-
广州地化所研究揭示晚寒武世SPICE事件期间生物灭绝与更替受到沉积环境控制
晚寒武世SPICE事件(Steptoean正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发生在497-494 Ma)是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最大碳循环扰动之一,与浅海生物灭绝、深海浮游生物革命性转变以及上寒武统烃源岩的发育密切相关。其中在苗岭世末期(end-Miaolingian)曾发生过一次生物灭绝事件(也称为Marjuman末期生物灭绝事件),也是晚寒武世重要的生物事件。然而,目前对晚寒武世浅海生物灭绝和深海浮游生物革命的发生过程仍不清楚,不同沉积相环境下海洋生物对SPICE事件的响应也缺乏对比研究,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上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的预测。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国科大博士毕业生、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王浩哲博士(现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程师)在广州地化所廖泽文研究员和程斌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对塔里木盆地不同沉积相钻井样品的高分辨率δ18Ocarb、δ13Ccarb和δ13Corg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图1)。研究团队在寒武系苗岭统顶部浅水相(舒探1井、中深1井)和过渡相(轮探1井、英东2井)地层发现了显著的δ13Corg负偏以及δ13Ccarb负偏,而深水相(塔东2井、雅尔当山剖面)地层并...
2024-11-21 -
微生物所科研团队合作揭示水平基因组转移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氮沉降的响应规律
氮添加导致细菌水平基因事件、功能基因和病毒多样性的增加, 1)环境选择驱动力的改变使得微生物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提升群落适合度, 研究团队在四象限框架下提出并证实了水平基因转移和分子网络层面的假说
2024-11-19 -
广州地化所徐义刚院士团队通过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次揭示月背火山活动历史和月幔性质
月球的二分性是指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形貌、成分、月壳厚度、岩浆活动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但是其形成机制仍未得到解决,成为现今月球科学最大的关键问题之一。阿波罗,月球号和我国嫦娥五号任务采集到的月球样品都来自月球正面,但研究月球二分性不能缺少月背样品。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我国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携带1935.3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完成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嫦娥六号样品采集于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部的月海玄武岩单元(图1)。该盆地是月球上最大、最深且最古老的盆地,为厘清月球正面和背面物质组成差异、破解月球二分性之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图1 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着陆位置 近日,由国科大导师、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和张乐高级工程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揭示月球二分性、完善全月演化框架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1月15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 嫦娥六号样品含有低钛和超低钛两类月海玄武岩(对应图1中遥感识别的中钛和低钛玄武岩),其中占主导的低钛玄武岩代表采样点原位玄武岩物质...
2024-11-18 -
微生物所科研团队揭示金针菇驯化过程中的基因组进化并识别菌盖颜色和菌柄长度变异关键基因
并通过遗传转化实验验证了对菌盖颜色和菌柄长度变异发挥功能的基因, 该研究通过对199个野生和栽培金针菇菌株的基因组序列的群体基因组、泛基因组及基于存在/缺失变异(PAV)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全基因组关联...
2024-11-14 -
精密测量院在沸石分子筛催化甲醇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精密测量院固体核磁共振与多相催化团队在沸石分子筛催化甲醇转化(methanol-to-hydrocarbons,MTH)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发现分子筛Brønsted酸可催化Meerwein-Ponndorf-Verley (MPV)还原反应,该反应可将MTH反应中的醛/酮等物种转化为烯烃物种,并揭示了醛/酮等物种在MTH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MTH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反应过程,可将储量丰富的煤、天然气、生物质及其它碳资源通过甲醇平台分子转化为燃料(汽油)以及化学品(低碳烯烃、芳烃等)。理解MTH反应机制是开发高性能催化剂以及优化反应工艺的基础。但MTH复杂的反应网络给反应机制的阐明带来了重大挑战,阻碍了高效催化剂的开发。在过去40年里,人们广泛关注直接反应机制(形成第一个碳-碳键)和间接反应机制(通常称为“烃池机制”,是稳态MTH反应的主要途径)。最近,人们发现在MTH反应过程中普遍存在含氧有机物包括酸/酯、醛/酮等。然而,含氧有机物尤其是醛/酮类物种在MTH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仍不...
2024-11-11 -
地星学院琚宜文教授获国际先进材料协会最高奖
近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62届国际先进材料大会波罗的海系列会议上,国际先进材料协会(IAAM,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长聘教授、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琚宜文颁发了该协会最高奖(IAAM Medal),以表彰他在纳米地球科学与纳米地质材料研究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琚宜文教授受邀做了题为 “Nanogeosciences and Nanogeological Materials: Research History,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的报告。 国际先进材料协会(IAAM)成立于2010年,总部设在瑞典,是材料领域知名的非营利性国际学术组织,为先进材料科学、工程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平台。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材料科学领域各类学科人才的聚集者和领导者,会员包括全球150余个国家的10万多名科学家。该协会秉承“推动材料向可持续和绿色世界发展”之目标,致力于加强材料领域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2024-11-11 -
近代物理所科研人员在实践重离子辐射诱变微生物育种新模式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研究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结合重离子辐射、适应性实验室进化(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 ALE)和基因编辑等相关技术,实践了团队之前提出的关于提升重子辐射诱变育种效率和质量的研究策略。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Journal of Biotechnology等国际生物技术领域权威期刊上。 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是获取优良突变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重离子辐射的诸多优势使其较传统诱变技术更容易获得优良突变体,但诱变技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限制了育种的效率。 基于此现状,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对目标突变体实施多轮辐射,结合ALE技术提高了酵母的抗逆性和耐受性,因此获得了适应性更强的底盘细胞。再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方法识别出与其发酵性能相关的重要基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代谢通路进行精准优化...
2024-11-11 -
近代物理所科研人员在聚酰亚胺耐高温电池隔膜研究中获新进展
11月5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兰州大学、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相关团队合作,利用离子径迹技术研制出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聚酰亚胺耐高温隔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期刊(ACS Nano)上。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具有隔绝正负极和传导锂离子的功能,对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300瓦时每千克,并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然而,在追求锂离子电池更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传统聚烯烃隔膜热稳定性差,孔隙结构不均一,在高温下容易收缩并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和引发热失控。 聚酰亚胺因热稳定性优异、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良好被视为是高安全性隔膜的理想选择。因此,针对聚酰亚胺开展深入研究,开发具有均一孔道结构的聚酰亚胺隔膜并实现可控制备,对于充分发挥隔膜在提高电池安全性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 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开发出基于离子径迹技术的耐高温聚酰亚胺隔膜制备新工艺。所制备的隔膜相较于传统聚烯烃隔膜优势明显,其机械强度高达150.6兆帕,耐高温性能卓越(450摄氏度下...
2024-11-11 -
广州地化所研究揭示板内玄武岩Mo同位素示踪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物质循环
地幔约占地球体积的80%,查明其组成的变化是揭示地球演化动力学过程的关键,一直以来都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基于大洋玄武岩的主微量、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前人发现地幔的在地球化学组成上是不均一的,可以分为亏损地幔(DMM)、高238U/204Pb地幔(HIMU)、1型富集地幔(EM1)和2型富集地幔(EM2)等多种地幔端元。除亏损地幔外,其余富集的地幔端元都含有一种或多种随俯冲进入深部地幔的地表物质。但是,除典型的大洋玄武岩样品外,多数代表不同端元的大洋玄武岩具有相似的放射性同位素组成,导致难以区分何种再循环的地表物质贡献于特定的地幔端元。因此,亟需借助其它可以识别出特定再循环组分的同位素体系阐明地幔不均一性的成因。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国科大博士生、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徐东晶同学,在齐玥副研究员与王强研究员的指导下,选取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马关地区新生代含有大量地幔包体的碱性玄武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Mo同位素研究。本次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 (1)马关碱性玄武岩(Nb/U值>36)代表了地幔来源的原始岩浆,具有相对均一的...
2024-11-11 -
光电学院孟祥悦课题组在锡基钙钛矿高分辨率近红外成像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红外(NIR)图像传感器因其在安防检测、远程感知和医学成像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主要得益于近红外光在穿透烟雾、生物组织和塑料等介质方面优于可见光和紫外光的穿透能力。钙钛矿材料因其低成本、可调节带隙、高吸收系数及优异的光电性能,被视为理想的NIR图像传感器材料。然而,传统的铅基钙钛矿材料因毒性和结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在高分辨率成像中的应用。通过将铅替换为无毒的锡(Sn),不仅可以消除铅的毒性,还能拓展材料对NIR区域的响应。然而,基于无铅钙钛矿的高分辨率NIR成像阵列尚未得到实现,主要由于多晶无铅钙钛矿薄膜结构完整性不足,导致缺陷和晶界较多,限制了器件在暗电流和弱光响应方面的性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孟祥悦教授课题组成功通过简便的旋涂工艺制备了一种无毒的准单晶锡基钙钛矿薄膜,展现出高结构完整性和有效的NIR响应。通过一系列原位表征,研究揭示了准单晶薄膜的有序生长模式,显著减少了晶体陷阱和晶界。基于此薄膜制成的自供电NIR光电探测器在780至890 nm的波段内表现出超过10¹³ Jones的探测灵敏度。此外,64×64像素的NIR成像阵列凭借其高结构完整性,实现...
2024-11-0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 250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259
- 260
- 261
- 262
- 263
- 264
- 265
- 266
- 267
- 268
- 269
- 270
- 271
- 272
- 273
- 274
- 275
- 276
- 277
- 278
- 279
- 280
- 281
- 282
- 283
- 284
- 285
- 286
- 287
- 288
- 289
- 290
- 291
- 292
- 293
- 294
- 295
- 296
- 297
- 298
- 299
- 300
- 301
- 302
- 303
- 304
- 305
- 306
- 307
- 308
- 309
- 310
- 311
- 312
- 313
- 314
- 315
- 316
- 317
- 318
- 319
- 320
- 321
- 322
- 323
- 324
- 325
- 326
- 327
- 328
- 329
- 330
- 331
- 332
- 333
- 334
- 335
- 336
- 337
- 338
- 339
- 340
- 341
- 342
- 343
- 344
- 345
- 346
- 347
- 348
- 349
- 350
- 351
- 352
- 353
- 354
- 355
- 356
- 357
- 358
- 359
- 360
- 361
- 362
- 363
- 364
- 365
- 366
- 367
- 368
- 369
- 370
- 371
- 372
- 373
- 374
- 375
- 376
- 377
- 378
- 379
- 380
- 381
- 382
- 383
- 384
- 385
- 386
- 387
- 388
- 389
- 390
-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