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2018级开学典礼】学霸的“机缘巧合”:要做喜欢的事

  •   “我本科是学数学的,毕业的时候已经保送了数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想做一名数学老师,但机缘巧合,在出发的前一天收到了现在导师的招生通知,带着对中国科学院的向往和对遥感研究的热爱,我决定考研,将已经学到的基础数学理论应用到实践研究中。”国科大2017级博士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于浩洋在回忆进入国科大的原因时这样说。这个“机缘巧合”,有可能会让中国失去一名数学老师,但却可能让遥感领域多一位潜心钻研的科研工作者。

      从数学到遥感,这位纯正的理科生在考研时面对“理科中的文科”——地理学时,也遇到了不小的阻碍,于浩洋简单地说:“熬过来就好了”。是的,熬过来就好了,这份“熬下去,熬过去”的韧劲让于浩洋拥有了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的珍贵品质。

      于浩洋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谈到熟悉的专业领域,这位“学霸”语气略显激动,“高光谱遥感的特点是图谱合一,在获取图像的同时,能够得到地面物体的上百条光谱,形成一条完整的光谱曲线。因此,高光谱遥感图像中除了包含人们熟悉的空间特征以外,还包含丰富的光谱特征。它就像人类的DNA一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实现遥感图像高精度的信息提取。目前,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分析和处理在民用和军用方面非常广泛,例如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农作物病虫害早期监测;军事目标探测和提取等等。”

      科学路上,砥砺前行,来自遥远太空的图像将是他一生的梦与爱。

      谈起自己在国科大读研和读博的的这几年的收获,于浩洋同学认为自己在这里得到了许多珍贵的东西。

      首先是很庆幸遇上了一个非常好的导师——张兵教授,作为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他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在科研上,更在人格上。“一开始导师让我做目标探测方向研究,但我兴趣不是很强,于是导师及时让我尝试分类方向,我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人生在世,要做喜欢的事,导师的辛勤培育成为支撑他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的动力之一。

      于浩洋说,他在国科大的另一收获就是结交了很多朋友,中科院的学生都很优秀,当年他在雁栖湖校区集中教学的那个班级,由来自不同培养单位、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大家有着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但同学之间的感情到现在都非常好,如今在学科上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可能从你的认知领域来看很难解决的问题,在其他同学的研究领域里就是一个很容易的东西。”一年同窗结下的深情厚谊,让他们在今天还能够在学业上、在科研探索之路上相互帮扶前行。

      于浩洋最后说,国科大的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在雁栖湖校区集中教学那一年的生活最难忘,中科院的科研环境相对于国内其他高校很优越,导师也鼓励学生去外面交流,开拓视野,给了学生很多突破自我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是最适合做科学研究的地方,于浩洋说本科时从未想过走上科研的道路,按照家里的规划,他还有可能去做金融方面的工作。但是进入国科大后,在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导师的带动下,他逐渐感受到了科研的乐趣,喜欢上自己的研究方向,谈到未来,他说他依然会在科研路上走下去,也许会出国做博士后研究或者在国内高校就业。大师身边听聆教,国科大就是科学家成长的土壤。

      现代科学研究早已不是单一领域的纵深,而是多元学科研究方法的交融,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同样不例外。它不单单是一个地学领域的学科,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数学、信息处理、深度学习相互交叉学科,国科大汇聚众多培养单位的科研资源,每一个来到这里人都有机会在雁栖湖畔的宁静中听见科学的回响。

      已故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科大学长南仁东先生诗云,“美丽的宇宙太空以他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限的广袤”。科学的道路不仅有对未知探寻的热情,也有科研工作者们的家国情怀。不管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愿你能在这片培养科学家的土地上,不断地寻找自己、发现自己、突破自己,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为之不懈前进。科学是一片望不见头汪洋大海,期待着你战胜自己,坚定地扬帆远航。

     

    相关阅读:

    国科大举行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

    白春礼在国科大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8级开学典礼】教师代表李永舫院士发言

    【2018级开学典礼】本科生代表云阳发言

    【2018级开学典礼】研究生代表王博艺发言

    【2018级开学典礼】优秀学生代表于浩洋发言

    【2018级开学典礼】外国留学生代表Nicola Di Trani发言

    【2018级开学典礼】 国科大“时光机”定格在此

    责编 :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