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宁要低板凳,不要瘸椅子”——高文斌与国科大学子谈心理能力与职业发展

  •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你为什么要来到中科院?你的期望值是什么?这是每个人都要思考清楚的问题,否则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它们总有一天会来找后帐。”面对讲台下的学生,高文斌提纲挈领、言简意赅。

    11日下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在雁栖湖校区教一405给国科大学子带来了一场从心理学视角解读“心理能力与职业发展”的讲座。作为就业指导系列讲座的第三讲,此次讲座由毕业生就业中心钱丽瑾老师主持。

    高文斌谈心理能力与职业发展高文斌老师谈心理能力与职业发展     摄影/温家林

    高老师的讲座内容从人发展的三大支柱、什么是心理能力、影响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及提升心理能力、促进职业发展等四个方面一一展开,既有幽默风趣的漫画和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知识,还有生动形象的实际案例,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高老师说:“人的发展要注重生理、智力和心理的三维平衡。生理发展和智力发展在高中本科阶段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但其中的心理发展,很多人在研究生阶段可能也还没有完成。而心理发展滞后是因为社会化条件的欠缺,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被管道式成长所替代,从小到大,同学们从一个学校转移到另一个学校,时间被学习和考试填满,这种成长环境使得很多同学的心理发展滞后于其他发展。同样,工作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要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否则谈职业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高老师告诉同学们,作为中科院的学生,我们要把自己的个人发展与国家对人才的期望结合起来。在职业选择上,我们的诉求会影响工作目标的实现,在职业选择的早期,我们的目标可能指向其中一个,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时地回头看自己最初的目标,并重新作出思考和判断。”

    讲座会场讲座会场           摄影/温家林​  

    当我们有了目标之后,又该如何实现目标呢?高文斌老师指出,有三大能力是同学们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身体能力,心理能力。其中,高文斌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心理学研究中习惯形成和自我损耗涉及的神经机制和脑机制,分析了大脑活动的特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提示同学们应如何对待已经建立的习惯以及通过建立新的习惯减少自我损耗,提高自己的心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用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给了同学们很多启发。

    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一位同学提出:“我觉得自己定的目标都是短期的,不够长远,希望老师能给出建议。”高老师说:“是不是长远,要看目标是否符合个体的心理发展阶段,不能苛求,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别人经验适当扩展自己的目标,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读书期间,可以考虑自己将来会做的工作,提前对相关行业有所了解。”

    同学提问同学提问       摄影/温家林​ 

    讲座结束后,很多同学都反映高老师的讲座让一些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得到了解答。王同学说道:“高老师的讲座让我学会了从新的视角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有哪些长处,哪些不足以及如何面对。”

    责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