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经管学院副教授朱秀梅为新疆班博士生班作专题报告

  •   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朱秀梅为2019级新疆博士研究生班做了一场关于“知觉偏差和决策”的学术讲座。朱老师围绕“什么是知觉?什么是决策?什么是知觉过程模型?人类的知觉及知觉偏差对其行为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组织行为学中的知觉偏差及与其相关的决策行为,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觉偏差的原因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对知觉管理决策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朱秀梅介绍了人类知觉的特性,主要由整体性、组织性、相对性、选择性和理解性。同时也强调知觉到的世界与客观的真实世界存在极大差异,知觉的世界 ≠ 真实世界 ≠ 他人知觉的世界,不同人对同一客观现实的知觉不同,导致态度行为亦有差别,并以柯达为例说明管理者对世界的知觉和判断决策影响重大。

      朱秀梅在其讲座中提到:知觉偏差是看问题的时候、看人和事情时,你知觉一个人、知觉一件事情就会出现偏差。第一个知觉偏差是序列未知效应,会因为加工信息的顺序不同,最后对决策造成很大影响,这当中第一是“首因效应”,人们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对许多的序列信息进行加工的时候,最先出现的信息往往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二个是“近因效应”。在一些情况下,最后出现的信息会比最先出现的信息的影响更大。这种模式被称为“近因效应”。这两个统称为序列未知效应,会对我们的管理决策造成一个重大的影响。同时晕轮效应也会对管理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某人身上具备了某方面的能力和特长,以至于我们认为他其他方面能力都很强。往往做管理者的时间越长,犯这个错误的概率越大。经常听到领导对下属说,这么多年我看人很准,我只要接触一段时间就能把员工分为两大类,优秀的员工和平庸的员工。工作任务来了后,马上就知道这个任务应该给谁做,重要的、有难度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分给优秀的员工做。对于平庸的员工只能分配些日常事务性的,没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的员工就配做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员工一旦连这种工作都做不好时,你会说看我的判断多准确。所以优秀的员工会越来越优秀,平庸的员工会越来越平庸,两者之间的鸿沟会越来越大。

      朱秀梅最后向大家介绍了归因理论。归因理论认为,当我们观察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或经历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引起的,由此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它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指个体控制范围之内的内部责任来源,比如能力,个性,品格,态度,动机,努力程度等;外因指个体控制范围之外的外部责任来源,比如:环境提供的机会,运气,他人支持,任务本身难度,外部赏罚等等。此外,朱秀梅还介绍了知觉偏差在组织决策、招聘考试、绩效评估和人机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本次讲座的开展,有利于加深同学们对知觉偏差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同学们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兴趣。讲座最后,针对同学们关于知觉偏差在管理决策中应用的困惑,朱秀梅都一一给予了详细的解答,伴随着精彩的互动,本次讲座结束。

    责编 :杨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