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国科大2020年迎新报到工作完成

  •   

      “来到国科大的第一感觉就是安静,仿佛是梦中才能出现的学习环境,现在就活脱脱地出现在面前,震撼又惊喜。”这是2020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常虎初进校门的感受。9月11日,随着人文学院、外语系、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等11个学院的最后一批硕博新生来校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2020年迎新报到工作落下帷幕。

    与理想初次会面

      “国科大,是距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和其他新生一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新生安金鹏还未入校就听过这句话,疫情在家备考期间,他从直系学长学姐那里听到了国科大人的担当故事。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学长李帅康的故事:疫情发生后,李帅康主动成为志愿者,利用所学所长,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我当时在家上网课,心情很焦虑,可我在学长身上看到了国科大人的家国担当和实干精神。我愿意投入这样一种‘以科学报国’的情怀学校,相信这里也是离我的科学梦最近的地方,所以说选择了国科大,就是选择了理想。”

      对于国科大的敬仰和向往,2020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物理海洋专业硕士生苗浩宇(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报到后说:“在综合类大学读了四年之后,我希望读研换另一种感觉重新出发,现在我真的来了,一切挺神奇的。希望好好利用这个平台,把自己之前学习的薄弱环节一并补齐。”

      王宇飞是2020级经济与管理学院情报学专业的直博生,培养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她第一次听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是在大二。当时参加大创项目的她需要查找一些专业书籍,在本科老师的建议下,她第一次来到文献情报中心。“后来发现,它离我当时学校过去只要公交车3站,初次进入中心刚好正在进行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直观体验到中科院的先进科技以及各领域的成就,我不禁肃然起敬,感叹于中科院的强大能量,从那时开始萌生了未来进入中科院和国科大深造的想法。”



    王宇飞(左一)

     

    教师是名片 更是缩影

      常虎是在西北大学读的本科,回首四年岁月,他认为最幸运的是遇上了从国科大走出去的王森老师。

      性格温柔的王老师特别留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在她的帮助下,常虎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开启了科研道路:“论文产出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我发现自己对科学的好奇心不只一点点,我想要继续深造。脑海中一下就想到了王老师的母校。就这样,在王老师的母校我遇到了现在的导师,像王老师一样的,贴心又严谨!”

     

    常虎(后排左三)

      言传身教中,老师们成为国科大的“勋章”,指引学子们走入这片科学园地,甚至招生和宣讲老师的一句话,已然可以启迪一个“科学幼苗”,“记得高二的时候,国科大的侯泉林教授到家乡宣传,侯泉林教授是我们焦作武陟人,十分亲切,我至今还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奋斗,如果你有一个科学家的梦想,不想人生很浮躁功利,活的有人格,就来吧!”安金鹏对侯老师当时的教导依旧铭记于心。从武陟贫困村走出来的他,在家人和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的陪伴下9月6日前往玉泉路校区报到,“我相信在这里老师的引领下,我会不断追求卓越,未来通向何方就让青春的奔跑决定吧!”

     

    安金鹏(左二)与家人、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在校门口合影

      对于将来研究方向,2020级电子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研究生李洪波本科期间有过一段迷茫期,他以电子专业入学,辅修物理学,还学习过人工智能,如今他找到了“太赫兹”这个让自己着迷的方向,这得益于本科期间吴一戎院士的课堂延伸。“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是在吴一戎院士讲授的电子信息科学引论及创新案例分析这门课中,吴院士讲到电子学向光子学的过渡频段时,向我们描绘了太赫兹这一频段的神奇之处,这一方向也被描述为电子学与物理学的前沿交叉,与我的背景不谋而合,一下子结束了我的迷茫。”

    暖心点滴 构筑安心家园


      拄着拐杖,一只腿打着石膏,这个有些特别的“造型”让徐静涵成为9月6日玉泉路校区本科新生报到现场志愿者们的重点帮助对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新生徐静涵在开学前学习舞蹈时,不小心弄伤了膝盖韧带,她表示,开学以来受到太多暖心照顾,“我甚至可以说,比任何新生都更能体会国科大的热情与互助氛围。报到那天辅导员尚鸣老师全程陪着我,宿舍早早为我准备好了折叠床。现在走在学校路上遇到,仍然关心着我的康复情况。宿舍楼下阿姨甚至‘特批’我不必刷卡……我希望自己在今后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帮助到身边的人。”

      和徐静涵想法一样,王宇飞也想将国科大师生们之前帮助自己的温暖传递下去。虽是新生,可她主动在报到当天一大早来到学院的报到地点,协助老师和学长学姐们,帮助同窗们完成报到手续。“我来国科大的第一份温暖来自可爱的宿管阿姨,初来乍到的我对学校设施非常不熟悉,她们像亲人一样耐心教我充值校园卡、交水费,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作为国科大毕业的本科生,高四琳,成为了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2020级的直博生。对自己行李运送中学校提供的帮助,高四琳十分感激,“从毕业到开学,从玉泉路校区到雁栖湖校区,都是学校帮忙打包并运送,在疫情阶段,如果没有学校的帮助,这一切都会比较困难。”

     

    学校提供托运行李服务

      龙怡彪是工程科学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的直博生,早在去年预推免时便初遇国科大,“一份温暖就扎根心底了。”那时正值酷暑,交完材料已接近中午,而下午一点就要面试,这时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杨远智老师说:“我帮你们把会议室的空调打开,大家吃完饭回来可以在会议室里休息一会,欢迎来到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预祝大家面试一切顺利!”这样一个细小举动,怡彪却记忆犹新:“它让我相信这里是一个可以让我放心科研的地方,让我放心的面对未来各种科研挑战。”

    潜心科研 家国在肩

      “希望自己不要浪费这个精心读书的好地方,在国科大的日子,少些浮躁,多做些打基础和沉淀的事情。”常虎对校园氛围十分欣赏和认同。一直以来这也正是国科大一直努力营造的求学氛围以及希望传递的一份沉潜于科学的信念感和使命感。“当未来某一天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做到顶尖,我希望那时国家在我的领域里遇到困难和疑问时可以问我,而我也可以给出正确的、准确的、精确的答案,能解决国家的困难是自己最大的价值实现。”这是龙怡彪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龙怡彪(右一)

      与龙怡彪一样,生物电子学硕士新生单劲说,“本科期间多次到研究所接触各个领域的前沿发展,体会到国内外科技发展在不少领域存在差距。”“希望将自己的科研小径真正融入科技强国的大道。”

      “但我明白自己心中一直想从事的,就是一种具有未来性的、前瞻性的,与国家紧密相连的方向。”虽然在选择未来深造专业过程中有过迷茫,李洪波内心的方向是清晰的,当他看到广州太赫兹研究中心在大湾区落成时,他便更加坚定了自己向太赫兹领域不断精进的目标,于是下定决心继续在国科大空天院太赫兹研究中心沉心钻研。

      2020级天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张振昊在9月11日听完马石庄教授的开学教育讲座后说道:“人文底蕴与民族精神会决定一个国家的深度,而科技实力与科研能力则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强度。我想报效祖国,我想让它站上世界之巅,那么我能做的,就是投身于科研领域,用自己的一生去探索去开拓,为国家乃至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振昊

    责编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