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国科大副校长吴岳良院士访问德国高教机构

  •   6月21日至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院士在德国哈雷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院士和德国科学院院长Jörg Hacker教授主持的中国科学院—德国科学院双边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德国科学院院士代表参加,就中德两国科学院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重大挑战中的作用和科学院的未来发展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商定于2019年秋季在京举办第一次双边研讨会,该研讨会将由国科大承办,在雁栖湖校区举行,双方院长都将出席,拟邀请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两国院士及青年科学家出席,本次会议还就双边研讨会的议题、实施细则等进行了讨论。

    中—德两国科学院双边会议合影

      此前,国科大副校长吴岳良院士率国科大代表团于6月20日访问了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缩写KIT),与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创新与国际合作事务副校长Thomas Hirth教授等进行了会谈。Hirth副校长说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已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建立了密切合作,中德两校的办学目标相似,都有“研究与创新”的部分,双方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吴岳良介绍了国科大科教融合的办学方针、科教基本情况、本科生招生及毕业情况,以及国际合作交流概况。他着重介绍了怀柔科学城的规划和建设情况、国科大各类人才引进项目、国际学生奖学金项目和中丹项目等,希望依托这些项目,开展科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初步商定于近期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在双方都感兴趣的优势学科领域——粒子物理与暗物质研究,环境科学、化学和能源,先期开展科教合作与交流。

    吴岳良与KIT副校长Hirth教授等人的合影

      随后,代表团参观了该校生产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Production Science),听取了该所集企业需求、制造技术、工程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工业4.0项目报告,还访问了该校理论粒子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和氚中微子(Karlsruhe Tritium Neutrino ,KATRIN)实验室。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生产科学研究所所长Albert Albers教授、核物理研究所氚中微子实验室主任Guido Drexlin教授,理论粒子物理研究所所长Kirill Melnikov教授、理论物理研究所Frans R. Klinkhamer教授、核物理研究所研究组长Kathrin Valerius教授和应用地质研究所Tang Xiaohui博士等参加了相关会见和座谈。

    听取KIT工业4.0研究项目介绍

    参观KATRIN实验室

    延伸阅读:

      德国国家科学院(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s Leopoldina)源于1652年成立的利奥波第那科学院(Leopoldin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院,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命名,是德国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和医学方面的联合会,也是世界上存续时间最长的学术机构(研究中心)。德国国家科学院(利奥波第那科学院)总部现位于哈雷。德国国家科学院近1500位院士来自德国各地和世界上30多个国家。至2010年,先后有15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德国科学院院士。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坐落于德法边境名城卡尔斯鲁厄,是德国最顶尖的理工类大学之一,也是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享有盛誉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被誉为德国的麻省理工。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由原卡尔斯鲁厄大学和原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合并而成,所以其既是一所德国顶尖理工科大学,也是一所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拥有约25000名学生以及约9500名雇员,年度预算8.44亿欧元。

      根据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显示,KIT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107,德国第4。在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16位。根据2017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学科排名显示,KIT的众多学科排名世界前100,其中化学排名德国第1,工程学排名德国第2,材料科学排名德国第2,地球科学排名德国第3,物理学排名德国第4。

      其校友和教授中诞生过“电磁波的发现者”海因里希·赫兹,“液晶之父”奥托·雷曼,“合成氨之父”弗里茨·哈伯,“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高分子化学之父”赫尔曼·施陶丁格,“汽车之父”卡尔·本茨等世界著名科学家、企业家和社会名人。

    责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