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校长在国科大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领导和来宾:
大家早上好!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今天,我们在雁栖湖畔、长城脚下,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喜迎来自天南海北的两万余名新生。受侯建国院长委托,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祝贺你们站在学业新的起点,欢迎你们来到离科学最近的地方。
同学们,今天是9月1日,再过一个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再过两个月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在此期间,我们还将迎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纪念日。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升腾的蘑菇云,向世界宣告,中国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核威胁,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有了坚实有力的屏障,为我们赢得了数十年的宝贵发展机遇。当年,中国科学院累计投入40多个单位,一万七千余人参与相关工作,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有17位曾经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以来,始终坚持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一代一代科学院人矢志创新、科教协同、砥砺奋进,创造了科技发展的奇迹,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新同学们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的校园要建在距离城中心五六十公里的怀柔骆驼山下?我想告诉同学们,今天的校园发端于当年的“两弹一星”事业,1958年,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怀柔火箭试验基地,这里是“两弹一星”事业的发源地之一。今天校园内依然保留着很多印证共和国历史的建筑、树木和道路,它们是这座校园最珍贵的历史标记,是一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地标,是一段辉煌岁月的无声诉说。大家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学校内不少建筑都标有它曾经的“用途”,你们学长们喜欢漫步的情人坡坐落在当年的燃料库旁边;你们喜爱的健身房、金工实验室是当年“两弹一星”的生产车间;你们打卡的“国科大”的河,是当年基地的泄洪沟。西区篮球场为大家保留了一棵硕大的柳树,因为那棵树曾见证了我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和同事们促膝谈心的场景。希望同学们沿着老一辈科学家曾经走过的那些路,感受一下他们当年的生活、工作轨迹,感受他们矢志报国的赤胆忠心和对科学的执着态度和追求,不断汲取奋进的精神力量。
两周前,“两弹一星”元勋之一、我们敬爱的老院长周光召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光召院长是德高望重的理论物理学家、粒子物理学家。在60年代初,当得知苏联撤走援华专家,“两弹一星”研制陷入困境时,他毅然放弃了国外科研工作,回国参加原子弹理论研究。他和邓稼先先生等共同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和于敏先生一起突破了氢弹的基本原理,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
就在前天,周光召先生的家人将光召先生的“两弹一星”的功勋证书等一大批珍贵遗物捐赠给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我代表在校的7万余名师生,尤其是你们2万余名新入学的学生,向光召先生的家人郑重承诺,国科大将用心守护好这份遗产,全力传递好这支精神火炬。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在升级改造期间开辟了临时展厅,已将这些文物收藏,并于今天正式向同学们开放,大家可以去瞻仰、献花,也可以在留言簿上留下你们的感想。你们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选择走进与“两弹一星”有特别渊源的校园,既是大家选择了国科大,也是历史选择了大家。
历史总是与现实交相辉映,今天的雁栖湖校区在历史的积淀中更加焕发了勃勃生机。在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大潮中,作为党和国家确定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怀柔集聚了一大批大科学装置、重大基础设施和前沿的科技交叉平台,正在成为集聚全球高端科学家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的创新高地。同学们的加入正当其时。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科学院视察时曾要求国科大学子,要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2035年中国要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从现在算,也仅有不到11年时间了,“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人的一生,是一个在不断竞争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你们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上,有形的考试会越来越少,而无形的考核会越来越多,有标准答案的考试越来越少,需要你们自己探索闯关的考验会越来越多,你们在雁栖湖的生活和学习是你们在奔赴科研创新前线前难得整装蓄力的时光。希望大家珍惜当下,在课堂上接受新知,在社团活动中提升素养,在科研实践中锤炼能力,在体育锻炼中强健体魄,在社会实践中开拓眼界、增加阅历,将困难作为考验,将挑战视为机遇,将压力化为动力,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全面提升你们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做好这些,我跟大家分享三点体会。
一是要有梦想,有梦想才会乐为敢为,善作善成。“不求功名利禄,只想让祖国更强大”,这是“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先生的梦想。作为国科大人,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们的目标又是什么?这是一个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能让国家更强大、能让民族复兴的国之重器不仅仅是“两弹一星”、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更是不断推动这些领域能够持续创新,能够打造更多新时代国之重器的那些人,希望同学们找到这个“梦想”,努力成为你们梦想中的样子。有梦想、有目标的人,才不会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才能杜绝“无利不起早,无分不选课”,才能摒弃做简单的验证、人云亦云的跟踪模仿研究,才能坚持自主创新,才能走出“舒适圈”,挑战“无人区”,才能开辟新的科学疆域。
二是要有品位,有品位才能有创新的能力,才能勇立潮头。“只走别人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士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开拓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航天测控发展之路。科技创新仅有美好的愿望和梦想是不够的,是需要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别于一般的工作能力,还需要强大的鉴赏力和想象力。学校在努力为同学们打造更有“品位”的学习生活环境,更有特色的科研实践场所,更能增强你们体魄的场地设施。“两弹一星”文化带、“两弹一星”纪念馆正在重塑。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东区三、四食堂的改造正在进行,你们昨天看到的巨大校徽已经悬挂在穹顶之上,西区二食堂对面的原火箭试验基地的水塔,不久后也将被重新定义,将会成为一个展示“两弹一星”精神和文化的精神灯塔,希望它能成为你们逐梦路上的引航标志;东区新落成的科学与艺术大楼将有常态化的艺术巡展,校园里的科学、艺术、体育、文化氛围愈加浓厚。希望同学们树立健康的审美,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在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不断突破中持续提升学术品位和生活品位。
三是要有情怀,有情怀才能做到荣辱不惊,才能担当大任。“两弹一星”精神的底色就是爱国。光召院长曾说,“科学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制造原子弹,好比写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下十万人谱写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两弹一星”的成功,彰显的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英雄集体“大力协同”的集中体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深刻诠释。老一辈科学家深沉的家国情怀,敢为天下先、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的胆识和气魄,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应该成为我们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动力,也应该成为同学们成长的底蕴和底色。
希望同学们在雁栖湖这个承载历史、见证现实、启迪未来的地方,静心叩问选择国科大的初心,用心理解前辈们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潜心书写属于你们自己的科学人生。这个时代是属于创造者的时代,是属于你们的时代,祝同学们在雁栖湖、在国科大学习顺利,生活愉快!同时,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