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2023迎新侧记:欢迎你的到来

  • 9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中关村校区陆续迎来第二批2023级新生报到,怀着满心期冀,五湖四海相聚至此,启程科学新阶段。


    初秋清晨,蝉鸣未歇,国科大2023级首批新生报到日,悠扬而稍显稚嫩的琴声从雁栖湖校区深处传来。

    循声而去,绿茵场上,一位身着白衣的少年右手持着小提琴弓,在琴弦上“翩翩起舞”,全心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一把琴,一辆车,一家人

    他,未来技术学院2023级直博生谢文柱,学小提琴仅足月。

    “音乐和做科学一样,都常常令我感到自由、畅快。”谢文柱说,“当我投入到专业书籍或者音乐中时,我的精神就仿佛‘脱壳’了,有一种‘人书合一’或者‘人琴合一’的感觉。”在这种与自我对话的精神世界中,他不断完成着自我实现。他自由的灵魂不仅在音乐的世界里漂泊,也在科学的世界里不断求索着。

    9.jpg

    谢文柱在雁栖湖校区操场拉小提琴

    紧邻雁栖湖校区西区操场的柏油路两侧,并排放着一顶顶蓝色的迎新帐篷,志愿者们繁忙而有序地分发着材料,来报到的新生们大都拎着大包小包,运输车上的行李包裹也几乎堆成了小山。

    在其他人都“如临大敌”时,一个简单的双肩包,一辆山地自行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直博生刘程华就这样轻装出现了。

    刘程华擦去脸上的汗水说,早上8点30分,他从五道口出发,一路骑行66.9公里,在正午左右来到了雁栖湖校区。

    10.jpg

    刘程华在报到处

    “我把被褥直接寄到学校了,包里除了衣服、电脑,也没有别的。”

    近3个小时的骑行并未让他感到疲惫,第一次来到校园的雀跃之情溢于言表。“校园依山而建,清幽秀美,非常适合做学术研究。”未来,刘程华希望能在这里启航,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实验成果,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

    而在校园门口,不少新生在家人的陪伴下开启了新征程。“这是我爸、舅舅、姥爷、姥姥、舅妈,还有我弟。”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3级硕士生冯睿智笑着一一介绍陪同报到的家人们。一家7口从山东自驾来到雁栖湖校区,车程也是7小时。

    11.jpg

    冯睿智(左三)和家人们

    冯睿智儿时的爱好是打游戏。在游戏里遇到的黑客行为让他第一次接触到“网络安全”这个名词。本科期间,他便积极参加各类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竞赛,屡获佳绩之余,为国家网络安全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心愿也悄然种下。如今,他正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希望有一天能报效国家。”冯睿智说罢腼腆地笑了。对于“家中的骄傲”,亲人们的心愿则朴素而真挚:“希望他压力不要太大。”


    用5年时间,来到离科学最近的地方

    邓力铭上一次来到雁栖湖校区,已是5年前。时至今日,他换了个身份,从一名高中生变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硕士生,再次回到这里。

    2018年,高二时的他便参加了在国科大举办的英才计划物理学科“观物思理”夏令营,在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时被老科学家的精神深深打动。然而,邓力铭高考时,因为招生因素只好抱撼继续前行。

    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此时此刻的他,正衣着当年参加夏令营时的文化衫,右胸前印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字样,作为2023级新生骨干在学院迎新摊位帮忙摆放物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5年之后,我们又兜兜转转回到了这里,实现最开始种下的梦想。”邓力铭笑着说。

    他口中的“我们”,指的是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直博生于卓浩。5年前,在同一个夏令营的他们或许并不相识。一定是特别的缘分,于卓浩凭着邓力铭身穿的当年夏令营服装重遇了“旧友”,命运的丝线再次交织。

    12.jpg

    邓力铭(左)和于卓浩(右)

    于卓浩回忆,他夏令营时聆听国科大总学监马石庄的讲座,有一句话印象很深:要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现在要到哪里去。

    “在高中阶段,还没有确定人生目标的时刻,由资深前辈给我们讲科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将来要做怎样的事情。我觉得能听到这场讲座挺满足的。”

    13.jpg

    于卓浩(右)高二时参加夏令营留影

    5年前,邓力铭和于卓浩不仅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还来到了中国科学院京内多个科研院所。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风洞实验室,他看到国内先进型号的高铁试车:“当你走到实验室里,老师跟你讲这个车经过怎样的试验,每一个步骤怎么做,你会突然感觉到曾经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国之重器仿佛到了你的面前,然后就感觉我也可以通过不断地积累成长,用所学专业切实地为国家作些贡献。”


    以10年辛勤,成就细节处的精彩

    再次看到家长和新生可以一起入校在校园各处打卡点合影,国科大总务部部长邱文丰感慨,“这是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校园里第一次迎接新生家长‘光临’。”今年的迎新工作筹备中,学校在校区间往返班车、校外道路指示、校内摆渡车、就餐和住宿等方面特别考虑到家长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做了进一步的充分协调筹备,希望陪同入校的家长们有一段贴心难忘的体验。

    总务部部长邱文丰在迎新现场

    从2013年9月迎接第一批走进雁栖湖校区的学子至今,10年光阴已悄然将后勤工作人员的贴心蕴藏于细节之处。

    “同学,来车啦,注意靠边。”国科大总务部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王瀚琦一直在报到现场匆忙奔走着,时刻关注着现场的各个细节,及时调度和调整。“其实对我们来说,迎新工作开始于暑假,持续于未来服务学生的每一天,希望让新生们来到这里有‘家’的感觉,尽快地融入我们这个集体!”

    微信图片_20230905011108.jpg

    总务部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王瀚琦在迎新现场

    14.jpg

    国科大总务部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仅是服务台一处的准备工作,从8月中下旬就已开始:搭好帐篷、帐篷对齐、挂上条幅、摆放桌椅、接电接网。国科大总务部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段浩淼指向身侧一个白色小插座上套着的塑料袋:“你看,这是电工师傅担心下雨,给插座预备防水的。”

    正介绍时,国科大总务部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吴平经过,负责安保工作的她正在整个校区内巡逻机动。迎新前对安保队员们进行教育培训,强调职责、强调文明执勤与文明用语,是她10年雁栖湖校区工作经历于细节处的凝练。“咱们是为老师、为学生服务的,一定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了。”

    校门内外安保工作同时发力,为确报国科大迎新报到工作顺利开展,9月1日开始,怀北镇政府方面特派出30余人,与国科大校内安保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维持交通秩序,保障了家长车辆的有序入校。

    15.jpg

    吴平在帮新生搬东西

    微信图片_20230904095550.jpg

    怀北镇志愿者协助维持迎新交通秩序

    国科大饮食服务中心经理郭万军则推陈出新:“我们减少了盛菜器皿的容积,让每个窗口里的菜式从5个变成10个,既增加了菜品种类,也便于菜品快速更新,确保来国科大的学子家长们无论何时总能吃上一口新鲜、热乎、安全的饭菜。”

    成为国科大的一员,校园卡一定是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新伙伴”。新生校园卡由学校统一配发,在玉泉路校区、中关村校区、奥运村校区、雁栖湖校区通用,校内餐饮消费、淋浴服务、开水供应、图书借阅、医疗、班车预约、门禁管理和校园进出等各种场合都离不开它的相伴。“今年,我们推出了‘虚拟校园卡’,让新生体验‘无卡化’的更便捷校园生活!”国科大校园卡管理中心主任赵亮介绍,虚拟校园卡依附于移动通讯工具,以动态二维码形式展现,与实体校园卡共用一个线上钱包,目前四个校区都设置了专门的校园卡服务受理点,方便新生领取和办理虚拟校园卡。

    微信图片_20230903100705.jpg

    财务计划处校园卡中心主任赵亮在迎新现场

    16.jpg

    王岗(左二)在雁栖湖校区东区咨询台

    “10年来,我个人感觉最直观的变化是新生们的平均身高在不断地增长。”国科大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岗笑道,“今年我看到有一位身高两米零六的同学,刚刚我们还在和楼宇管理的老师讨论加长床的落实情况。”得益于提前了解学生需求,入学当天加长床便已准备妥当。

    暑威尽退,秋风送爽。9月2日,2023级本科生携带着“北斗七星”录取通知书,踏进玉泉路校区,正式开启本科生活。

    “蓝色”风景线

    “你好,新生请跟我走!”从校门口开始,身着“蓝马甲”的学长学姐化身志愿者,在每个环节引导、帮助新生们顺利完成报到手续。

    新生对于校园的初印象,“热情”是被频频提起的关键词。“学长学姐们很热情,耐心介绍了学校详细情况,校园也很美丽。”来自江苏南京的化学专业本科新生徐博涵描述了他的报到体验。

    从校门到迎新大厅和宿舍楼的路上,志愿者们不厌其烦,面带微笑,一边揽过新生行李,一边仔细介绍校园建筑、说明报到流程,帮助新生熟悉校园,消弭离家带来的不安和局促。笑脸签名墙、创意打卡区......趣味的迎新活动和贴心的服务在无形中拉近大家的距离。

    学生志愿者们

    热爱与成长

    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云南......离开家乡的少年,背上行囊,心怀对知识与科学的向往,来到北京,来到国科大。跟随他们远行的行李箱中,那些特别的物件,曾经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将陪伴着他们的大学生活。

    “我带了自己焊的电路板。”来自四川成都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新生石江南介绍道。出于兴趣,他在高中时,自行采购了烙铁等工具,玩起了可编程电路板和单片机。步入大学后,他希望依旧能带着这样一份热爱,一直向前走,追寻自己的梦想。

    19.jpg

    石江南和父母在玉泉路校区

    “我带了高中同学送的礼物、明信片。这些东西可以激励我自己。”来自四川德阳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新生黄晨芷一一细数,她行李箱里的物件则更显感性。

    明信片、羽毛球拍、课外书......这些或普通或独特的物品,都承载着她的一段经历、一份情感、一种热爱。在未来,这些物件也会继续陪伴着黄晨芷,继续成长。

    20.jpg

    黄晨芷在玉泉路校区

    在大学之旅的启程站,大家总有畅想不尽的未来。来自湖北宜昌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新生荣航宇期待着未来国际交流的机会,审视国内外科研现状差距,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而她的同窗好友李梦嫣已经加入了学生社团——传魂武术协会的招新群,她期待在未来四年中发展更多爱好,搞好学习,顺利毕业。

    21.jpg

    荣航宇(右)与高中同窗好友李梦嫣

    来自福建泉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新生潘翰霖则提前预习了数学和计算机的课程,“我常常关注航天相关的知识,”聊到了感兴趣的话题,他眼前一亮,“接下来,我还想学习了解物理和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科学真的很有魅力。”他希望了解更多学科,找到自身兴趣所在。

    一路同行

    对儿女即将踏出的人生第一步,每位父母都感慨万分。30多年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取得的科学成果曾在石江南父亲心中激起深深自豪感,而今日,当自己的孩子来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边的玉泉路校区求学,这份自豪感更是再一次涌现。石江南父亲希望,孩子在国科大找到更好的自己,扎实掌握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在一国之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熏陶下激发出家国使命感。

    潘翰霖曾经和父亲陪同同事的儿子参加国科大新生报到,2016年隔着围栏远远的一望,蓝天下的绿草坪与礼堂就在潘翰霖心中种下了仰慕的种子。之后7年,父亲时刻关注着国科大发展,如今孩子愿望成真,“希望儿子认真学习,提升自我,为国家作出一份贡献。”

    22.jpg

    潘翰霖以新生身份,与父亲7年后再次来到国科大

    来自陕西西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新生傅子楠回忆过去12年的求学路时,他格外感谢高中班主任的一路陪伴,“凡事总要去试一试”,班主任一遍遍的鼓励,一次次的谈话,让他走出了昔日不自信的阴影,成为了今日更好的自己。他还感谢每天早上六点钟送他上学的父母,“父母日以夜继的辛苦,在我和弟弟求学路上撑起了一把伞。”他笑容幸福地说道。

    23.jpg

    前来报到的傅子楠一家

    在报到现场,这群本科新生或是独自一人,或是与挚友为伴,或是与家人一同,但都怀揣着同一个科技强国的梦想。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将带着热爱,与彼此汇聚、同行、接力,向科学之巅攀登。

    你好,国科大新同学,欢迎加入科技国家队,让我们一起向问题出发,创新、实干、报国!

    责编 : 贺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