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传真

关于《实用科技英语》培训的感想

  •   转眼间,一周的实用科技英语课程圆满结束,首先感谢我们第三小组的外教Addie Domeske和陪我们一起在三伏天坚持上完最后一节课的同学们,然后要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们提供了这么难得的一次交流机会。

      我很荣幸成为第三小组的组长,陪着大家上完最后一节课,想必这些能够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者们都多多少少有自己的收获。接下来我就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首先,课程给我的总体感受像是大学英语的延续,可能并未达到课程名字《实用科技英语》那样专业化。课程的一大比例,也就是上午的外教报告部分基本都是关于外教个人成长经历,我认为还称不上是对文化的介绍,毕竟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下午小组课程,由于Addie并不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所以我们的课程牵扯到专业英语的部分并不多,更多的只是语法方面的问题。简言之,就科技英语的专业性来说,课程的性价比可能并不是那么高,这也是导致很多人中途退出不来的原因吧。

      其次,如果单纯的从与外教交流,中式思维转换成美式思维,以及练习口语的角度来说,坚持参加课程的同学们估计都达到这个目标了。在课堂上Addie让每一个人介绍自己,并教大家如何用英语的发音教外国人有趣地记住自己的名字,展示自己的个性,以及传达美式思维中更注重自己的名字而非姓氏的思想。每个参与课题的人都有机会做role playing,elevator speech及presentation,这些无疑都能很好地让大家联系口语,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Addie从语法的角度给的让自己很专业化的一些建议,比如如何选择更专业化的单词,比如picture,photo,graph等得区别。标点符号以及空格使用的规范化。强调标题的首字母需要大写,选择更适合学术汇报使用的字体以及在演讲中该注意的细节,如激光笔的使用,肢体语言等细节。她在每个人汇报完之后细心地备注了每页出现问题的PPT,该注意的发音或语法问题,以及一些改进的建议等。每一个上台作报告的人都会受到这样的tips,这点让我很感动。

      总之,这次培训课程还是意义深厚的,它开创了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正如盖炜老师在巡视我们组时提到的,我们在这次活动中都得到了提高,我们尝试用英语去提问去回答问题,营造像国际会议一样的交流模式。他鼓励我们“There are no stupid questions and answers”,让我们大胆提问,积极参与其中。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许就是这次《实用科技英语课程》最大的意义所在。

    责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