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2019年开学侧记:国科大,我想和你共度时光

  •   当夏末的蝉声唱起生命的赞歌,初秋的金风迎得远行的归客,坐落于雁栖湖畔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迎来了她的新一批学子。2019年8月31日九点,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在雁栖湖校区图书馆前广场如期举行。各院系新生身穿院衫列队等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和希望,一如天边八九点钟的太阳。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来自存济医学院的王同学率先接受了国科大记者团的采访。“科教融合的国科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里严谨的学风可以去除我们身上的浮躁。”谈及选择国科大的初衷,王岸同学这样说道。当被问及集中教学的一年有什么计划时,他说,“这里曾是两弹一星的基地,走进这里,感觉很多老前辈都在注视着我们,我想要汲取这片土地中所有的养分,等一年以后回所时不要觉得肚中空空。”选择了国科大,意味着背负了一种将祖国的科研未来担于己肩的沉甸甸的责任,接过了一种推动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前沿的代代传承。

    湖畔初见,已是一生

      人文学院的李敬朴是国科大的首届本科生,毕业后,他留在这里继续攻读研究生。不同的是,他没有留在本科时的化学专业,而是出人意料的选择了考古方向。“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吧,但更多的是因为我感觉学校的文化积淀也很重要。国科大是一个‘科学气息’很足的学校,她的文化底蕴则需要一代代的学生来积累,我现在留下来,将来也愿意回来参与学校的建设。”谈起初入学校,“我对国科大的第一印象记不太清了,当年应该是高大上吧,现在只觉得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栋建筑,我都有很深的感情。国科大现在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我希望能够亲身参与其中。”他身旁的陈同学则表示,做科研当然要来最好的地方,国科大的老师中不乏真正的大师。聊起未来的计划,李同学说,“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某个小领域的小专家,为学校为国家争光,能为人类的知识体系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那一刻,他脸上的笑容比清晨的阳光更耀眼。

    互相交流,共同繁荣

      来自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的殷东硕是2019级直博生。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国科大,他认为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选择了一个新兴的专业,他说,“年轻人就要多一点朝气”。同是电子学院的杨怡冉则表示,他希望能进入科研院所体验和传统大学不同的生活,研究所更适合深造。“电子学院有很多专业与IT相关,北京公司比较多,就业也相对容易一点。”一旁的颜同学忍不住插了进来。至于对国科大的第一印象,三位同学纷纷表示,雁栖湖虽然偏僻了一点点,但是环境很好,远离城市的喧嚣,更适合学习、深造。三位同学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很简单,“希望可以不挂科。”“多发几篇SCI。”“希望可以找到女朋友。”在这个男多女少的专业里,希望找到女朋友成了三人共同的愿望。

    自由发展,师生相承

      计算机学院的张泽锋来自辽宁,他对机器人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年后会进入中科院自动化所进行科研学习。张泽锋有着东北人的豪爽,“国科大是很多杰出人才的摇篮,这里食堂不错,环境也好。就是健身房器材还可以再多一点。”王海旭是未来技术学院的新生,他认为,自由的环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而集中教学可以为以后的科研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国科大为学生提供的平台是国内其他高校不可比拟的。“未来技术学院是一个学科交叉的学院,同学们来自22个专业,未来会进入21个中科院的科研院所学习。在这里可以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某一领域。”自由是国科大留给王海旭的第一印象,在这里,老师与同学们相互交流想法。这一点与来自人文学院黄同学的感受一致,“能够感受到老师们是真的希望我们能够学到更多东西,学校对我们的照顾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里”。

      “长城脚下极目千里承大任,雁栖湖畔更上层楼谱新篇”。古城墙承载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雁栖湖包容了我们的少年意气与家国情怀。走进校园,就接过了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就继承了代代科学人一往无前的气势与精神。“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里有来自各个领域顶尖的人才,将带领我们走上科研路的梦之起点。

      走进国科大,我们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

    责编 :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