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蒲慕明院士为国科大学子带来“谈科研创新与科学人生”主题讲座

  •   6月1日15点30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带来的题为《谈科研创新与科学人生》的讲座在雁栖湖校区教2-106开讲。蒲慕明院士是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和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轴突导向和突出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参与师生都表示听了本次讲座大家受益匪浅。

    蒲慕明为同学签名

      在讲座开始之前,就有许多热情的同学将蒲慕明围住,纷纷向老师索求签名,成功“科研追星”。15点30分,讲座准时开始。生命科学学院郎明林教授介绍了蒲慕明的杰出经历和主要成就,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下,蒲慕明开始了他的讲座。

    蒲慕明

      在讲座中,蒲慕明对科研创新的六大特性逐一进行了阐释:科学创新研究的第一点是新颖性、第二点是重要性,蒲慕明着重向同学们阐释了“什么是重要的问题”以及“有哪些重要的问题”,提出了目前神经科学领域值得突破的技术进展。蒲慕明鼓励同学们:“要勇于冒险,去解决未知的问题。科学家的成就是和他是否肯冒险成正比。” 蒲慕明风趣地将科学家分为探险家、导游、游客三类人,他鼓励在座的年轻学子们做探险家和未来的导游,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寻找新天地。

      第三点是科学创新研究的连续性,是使用现有的语言、概念和方法来修正或补充现有的对自然的理解。第四点是完整性,蒲慕明强调:证据的完整性决定一项工作的影响。完整的证据是保证好的科研成果的前提。另外,创新的工作还应该具有独特性。不同的研究途径可以达到相同的结论,结论不是独特的,但途径是独特的。好的科学论文和艺术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性。蒲慕明用1953年发表的DNA结构的论文举例,虽然只有一页纸,但是却很好地体现了其工作的独特性。最后,蒲慕明提到科学创新的“及时性”,这需要我们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完成工作,并且明智地进行良好的科学竞争和科学交流,并鼓励学子们:交流的好处更多,就算成果被抢先发表,你的工作仍可以有它独特的意义。长远来看,将来或许会做出更有贡献的工作。

      接着,蒲慕明讲述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学习创新?首先我们要探索创新工作背后的历史,学习他人是如何创新的,才能有效地启发自己的创新工作。第二,在现代社会信息超载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学会如何有选择性地接收信息。另外,蒲慕明还提醒我们,不要读太多本研究领域的论文,对于刚入门的研究者来说,读太多可能会混淆研究重点,只需要选读研究领域中好的综述即可。第三,注意“似乎无关”领域的工作,蒲慕明鼓励同学们,经常去听其他学科领域的报告,和不同学科的朋友交流,这对开发创新思维、开展跨领域研究乃至未来进行专业外工作都是非常有益处的。第四,蒲慕明表示:对于研究生来说,培养表述讨论科学的能力也十分重要。在讨论时不但可以培养逻辑整合能力,也能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第五点是学习区别“已知”和“未知”,但是现在的“已知”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对已知进行质疑,从而更好地发现未知。最后,蒲院士告诉我们: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可以通过读名人传记来自我培养。通过书籍向诺贝尔奖得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进步。


      讲座的最后,蒲慕明特别向同学们提出了“谈科学人生”的话题。教导同学们:专业不应该限制未来的职业选择,打破“本行”与“改行”的概念。蒲慕明向大家提出了“你为什么要读研?”的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现场笑声、掌声不断。蒲慕明告诉我们,读研可能有很多目的,但是在读研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应当是最值得学习的。最后,蒲慕明告诉大家:科研应当是快乐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在科研的人生中体会到乐趣。祝大家学好科学,成为科学家或科学人!

      至此,本次报告就落下帷幕了。蒲慕明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他精彩的分享和睿智的启迪使得在座的同学们都受益匪浅,也使同学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了创新科研的方法和科研人生的智慧。

    蒲慕明和生命学院师生合影留念

    责编 :张婧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