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中国戏曲学院王晓燕副教授做客明德讲堂:无声不歌无舞不动——戏曲演员如何塑造人物

  •  9月22日晚18:30,明德讲堂艺术系列讲座M833“无声不歌无舞不动——戏曲演员如何塑造人物”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一楼009举行。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王晓燕副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结合专业知识与戏曲表演于一体的视听盛宴。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牛锡桐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

    王晓燕指出,戏曲的表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抽象变形的一种唯美的表演符号,这种表演符号手段外在表现于“四功五法”,四功:唱、念、做、打,五法:口、手、眼、身、步;内在表现于“精、气、神”。当戏曲演员所有的功法到了一定的层次时,便已经无形了,已经融入演员本身个体中了,此时的功法已经可以极致地被展现出来了,但也要注意,表演的技法技巧要合情合理,要到恰到好处的地方,并且不能仅仅只有技巧,内在的精气神更重要。佛家讲:“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界”、“境由心造”,戏曲演员就是在空空的舞台上,由心升起外化为外在表演功法,勾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观者在被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吸引的同时,也被塑造的人物所感染,台上台下达到共识,继而完成艺术创作。

            紧接着,王晓燕指出,“戏曲以歌舞演故事”:“歌”口“舞”身体;“演”:表演语汇;“故事”:发生在人身上的事情。表演形式分两种: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根基是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戏曲具有三大特性: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是指戏曲的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杂技、武术、说唱、美术等等。虚拟性是指戏曲中蕴含的空灵万象的美学思想,无中生有,时空轮转于瞬间。程式性是指戏曲编创、表演所具有的自身的特点,要规矩中有自由,自由中有方圆。
            一场精彩的戏曲舞台的表演需要具备:演员、乐队、舞台美术(灯光、布景)、服装、道具、化妆、盔箱等。所有的一切综合起来,只为人物服务,而人物是以表演者来完成,故此戏曲演员在戏曲中占据决定性的位置。而戏曲的表演,是以技术技巧说话的,故此演员的功夫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一切只为人物服务。

            王晓燕带领同学们赏析了戏曲《昭君出塞》、《天女散花》以及《春闺梦》的片段,并针对一些重点亲自做出了示范,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戏曲技法与运用。在《昭君出塞》的名段赏析中,王晓燕指出全剧表演手段层出不穷,通过种种程式化的舞姿创造了一系列动态画面。运用了大跨腿、大弓腿、大扬鞭、急搓步和上马时单足颠颤、垛泥、趟马圆场等动作,细致地刻画了王昭君的离愁别恨和边塞的荒凉。并塑造了口中曲子、盔上翎子、手里马鞭、身上斗篷的王昭君艺术形象,渲染了“马活人俏”的表演效果,实现了“一身二用,神形兼顾”,外化了其内心的不舍情绪,真正体现了我国写意戏剧的精神实质。在《天女散花》的名段赏析中,王晓燕特意指出要注意到此处独特的脚步技巧,不同于以往,此次的脚步是边起边落,以此表现出飞的感觉。并指出该剧目的背景音乐、水袖技巧、服饰等都表现出了与剧目意境相符的仙气。
            王晓燕还指出了表演者的个性表演形成了流派。流派建立在演员本身对技术的掌握的程度、对人物的理解,包括演员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等,并指出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竞争,不出奇超过他人,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无法存活。基于多种因素,故在剧目的选择、编排等各方面都要突破自己和他人,故此在大的共性中,个性就产生了。王晓燕指出,戏曲是唯美艺术,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美,故此各种个性化的美产生了,以表演、音乐、舞美、服、道、化、盔等各方面综合在一起,又以演员为总的综合展现体展现出来。
    王晓燕提出,在戏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帮助各类学员完成他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也是她所努力的目标。最后,本次讲座在细致讲解了戏剧中演员如何塑造人物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艺术修养及文化修养,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之中圆满结束。

    嘉宾介绍:

            王晓燕,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副教授。擅长戏曲京昆表演、戏曲技术导演,曾参加文化部“新年戏曲晚会”导演组及“新春晚会”进行编创演出。曾参加拍摄国际奥运宣传片、北京奥运宣传片以及韩国冬奥会的演出。曾荣获全国京剧电视大赛及北京戏曲大赛“优秀表演奖”和“金奖”。并在“2008艺术院校和京剧表演专业中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展示”荣获“最佳教师”称号。

    责编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