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医院博士后学术交流会暨国科大第七期博士后学术沙龙举办

  • “共享科研路 同谱生命篇”
  • 2024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医院博士后学术交流会暨国科大第七期博士后学术沙龙在雁栖湖校区会议中心学术厅举办。本次会议以“共享科研路 同谱生命篇”为主题,旨在促进北京医院同学院的合作交流,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与会人员共同探讨生物医学等相关话题,为解决生物医学相关问题提供新策略、新思路。

    北京医院副院长孙红、人事处处长赵伟峰、副处长刘曦冉、老年医学所所长戴大鹏、皮肤科副主任傅裕、王艳惠,国科大校长助理、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黄辉,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丁文军,生命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洁婷,国科大生命学院教师、博士后以及在读博士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上午9:00,王洁婷宣布会议正式开始。随后,黄辉致欢迎辞,对北京医院的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国科大博士后情况及国科大与北京医院的合作交流情况,并祝愿学术交流会圆满成功。随后,北京医院副院长孙红介绍了北京医院的相关情况,提到北京医院与国科大生命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出站后加入到北京医院工作的情况,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并希望本次交流会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加深合作两方的友谊。

    博士后主题报告环节,针对PM2.5暴露威胁人体健康等热点话题,胡晓琪作了题为“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macrophage-derived exosomes in PM2.5-induced pulmonary injury”的报告,聚焦急性肺损伤模型,阐明了PM2.5暴露对巨噬细胞释放的外泌体诱导炎症相关机制;吕昊桢主要从皮肤良恶性肿瘤的智能识别方法研究、炎症性皮肤病的智能识别方法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为皮肤病诊断方法创新提出新思路、新方案;王芳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土壤不同风干时间序列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证明历史土壤具有解析不同施肥处理效应和微生物大尺度生物地理学模式的潜力;面对目前老龄化问题,张英敏作了题为“The molecular mechanism study of oxidized microRNA regulating P21 and promoting aging”的报告,详细介绍衰老相关过程的调控机制。各位报告人对近期研究进行详细介绍,并与老师积极探讨。在座的生命学院和北京医院的专家和老师们对报告人的科研工作提出了科学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海报评选于13:00-14:00进行,与会人员同报告人热切交流,评选现场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报告人对前来探讨报告相关内容的师生详细介绍工作内容,积极回答相关问题。

    海报评比结束后,博士后主题报告继续进行。郑贞贞针对抗生素抗性基因问题,作了题为“半干旱草原植物对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机制”的报告,总结了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了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传播特征等问题;翁思贤作了题为“左束支起搏改善失同步心功能不全和心房纤维化的作用和潜在机制”的报告,介绍了使用大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与结果;袁军涛则针对脂肪肝这一全球性问题,作了题为“Inhibition of GCN2 alleviates hepatic steatosi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obese mice: Involvement of NRF2 regulation”的报告。

    报告结束后,大会公布了优秀海报及优秀报告的评选结果,并对优秀海报、优秀报告进行表彰,北京医院老年医学所所长戴大鹏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丁文军为优秀海报、优秀报告获得者颁奖。

    优秀海报及优秀报告表彰

    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丁文军作大会总结,他提到,要去思考生命医学和临床医学究竟有多少距离,如何很好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如何在创新上有所突破。他还提到针对大健康等问题,医学相关领域应遗余力投入到各个项目中,注重学科交叉,更好地保障我国公民健康。最后,他强调为保证更好地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应用,科研工作者要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提出更好的科学问题。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北京医院同国科大生命学院的合作交流将会更加密切,继续携手解决生物医学重要问题,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 :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