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徐亦周:从国科大走向世界

  • 徐亦周,男,浙江衢州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本科期间,曾任国科大程序设计竞赛小组负责人、学生会媒体宣传部副部长、2108班学习委员、2024级朋辈导师。大三下学期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访学,大四期间前往美国莱斯大学进行访问交流。获得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莱斯大学等学校的全奖博士录取,毕业后将前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直博项目),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

    科研起步

    在高考前2个月,我基本确定了高考志愿,后来通过综合评价如愿被国科大录取。来到国科大后的几年,我在所选的第一志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上从未动摇。

    国科大本科的电子专业方向包罗万象,无论是电路设计,还是信号处理,抑或人工智能,本科生都可以任意选择。各个方向的导师资源也非常丰富,对于本科生而言雄厚的“科研资源”济济一堂。自由的专业与方向选择政策让我在本科的前两年得以联系包括计算所、微电子所、半导体所在内的多位导师,并与他们进行了多次关于专业方向选择的深入交流。大一、大二时期,我将部分精力投入在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与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上获得了两块金奖与多块银奖的成绩。这些经历让我在电子专业所涵盖的软硬件各方面都有了一定了解,为之后我的方向选择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

    参加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

    2023年暑假,我开始在半导体所祁楠研究员的指导下进行光通信集成电路设计。在第一次科研实践中,我先学会了设计低速外围辅助电路,随后,通过一次又一次地与导师、学长交流,我逐渐对完整光通信电路系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申请到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启研”项目的资助,进一步研究面向下一代高速光通信系统的超宽带光调制器驱动电路设计。借助祁楠老师课题组的丰富科研资源,我在本科阶段进行了完整的两次流片工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与其他课题成员通过仿真验证,做出了一个关于相干光通信的小创新,相关成果在国际会议上进行汇报。

    IEEE ICTA 2024会议上作汇报

    国际交流

    集成电路设计是一个跨度很广的学科,可以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因此去国外机构交流前沿研究进展十分重要。2024年2月,我参加了国科大的访学项目,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一个学期的访学交流,并在TIEG课题组参与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工作,主要进行分布式结构Doherty功率放大器在集成电路中实现相关理论推导与仿真工作。在访学期间,我修读多门实验课程,体验了在美国电子工程大类专业注重实践的环境。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集成电路设计也逐渐成为该领域交叉研究的前沿方向。结合我在程序设计竞赛与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经验,大四期间,我还申请到了美国莱斯大学的短期访问项目,在RISE课题组参与了人工神经网络辅助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相关研究。我与课题组成员结合现有集成电路设计EDA软件框架与机器学习框架,开发了一系列自动化电路设计工具,工具设计中的创新成果已投稿至相关会议。

    访学MIT

    在 MIT.Nano做实验

    展望未来

    本科毕业后,我希望能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逐渐成长为一个兼具电路设计工程思维与科学研究素养的科研人员,并能够拥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以便进行相关合作,从而助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带着这样的目标,我申请了欧洲与美国的电子工程博士项目,并获得了多个全奖博士项目录取。最终,我计划前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继续深造,继续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钻研。

    在过去的四年里,基于国科大的平台,结合我自身在国内外各个课题组的实习,我的本科研究经历让我获得了横跨算法设计、模拟/射频/光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了我研究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团队中合作的多项能力。前两年的时间让我确定了研究方向,后两年的时间让我在对应方向的多个子领域积攒经验,国科大培养科研人才的理念让我非常受益。

    责编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