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B访学之旅:学术探索与个人成长的双重奏

访学生活已然结束,回想那段时光,从最开始的新奇,到后来的不适应、微微挫败,再到最后的轻车熟路,紧张却又惬意的备考阶段,不时过上的小确幸的日子。尽管这段旅程仅四个月,但带给我的感触与收获却远不止于此,我相信,也会一直绵延至我生命的后续阶段。
学习方面,这里的授课方式和国内其实大差不差,但会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下发本学期的syllabus,里面涵括本学期的每节课程的安排,考试安排,更细致一点的甚至会告知每节课程的内容和对应教材的章节,让同学们对于自己的学习进度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能够根据此进行学习的安排。我所选择的这些课程的老师会更加倾向于使用ipad投屏进行板书,讲授知识其实也相当细致,一步一推导,有源头有去向。说实话,我真的很喜欢讲授Corrosion课程的老教授,为人儒雅,彬彬有礼,讲解细致,透彻深刻,让人如坐春风。这里的题目设置也会相对于更加有趣味性更加原创一些,让你有时间有机会去思考去创造。但是如果是没有理解个中由来的同学完成作业可能有些痛苦,一门作业就能耗掉不少闲暇时间。除此之外,在全英环境下总归是比不过母语环境的顺畅,不过一阵时间之后就能有所好转,也是能深切地感知到自己英语表达与阅读的意愿和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交流的时候,比起高级的遣词造句和正确规范的语法,更重要的是关键词,能够将你想要表达的key points清晰地说出来就已经成功大半了。
当然世界名校的科研氛围与学习精神都不是盖的,在这里与教授交流讨论想法,在实验室里研究课题,课堂上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idea,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挺起风帆向前进发,你可能会发现学习原来真的是一件很有趣味也很酷的事情,原来知识真的可以立即应用、创业生产,真的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而后又从中生发出更多的等待挖掘和破解的新命题。对于这个世界,人们的探索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未知呈现都藏在未来的尝试里,等待着有心人的发掘。
图1漂亮的晚霞和钟楼
相比于国内,这里课程时间不多,一定程度上也会让人更加松弛,从心态和时间上都更加能够慢下来缓一缓,真正去探寻自我,看清自己真实的愿景与需求。这样的环境,有时候更能催生出更多探索未知的欲望,去走出舒适区,去面对全新的环境,结交朋友,感受文化的多元,也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但课业任务不紧张也对于时间的管理与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自己找到明确的规划,懂得自己需要完成什么,应当去争取什么,更加迫切地需要给自己寻找意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到空虚之中,感慨乏味无聊,吁叹时光虚度。
生活方面,当然是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技能得到极大的提升,第一次在外租房,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人一般去料理一个小家的全部日常事务,学会独立处理生活琐事,购买食材、整理打扫房间、维修家用。从厨房小白到厨神大师,备菜烹饪、洗碗打扫样样精通,甚至周末还能邀请朋友来家小聚一番、共享大餐。
图2 伯克利后山植物园(篇幅有限,仅列一张)
图3 新春佳节时期的唐人街
路在脚下,心随行动,永不止步,去更加深入地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才能打破心中固有的偏见与刻板印象,看到眼下真实的美国,给曾经的幻想祛魅,也体会真正的差距所在。如果有机会,也希望你们能够过来看一看,真正切身体会,届时就能懂得我所言非虚,也懂得我的描述实在苍白,不及真实感受半分。
每一次小小的进步与成长过后,象征着自我的拼图都在逐步走向完整。转眼间,本科时光即将结束,回首这四年,我渐渐褪去青涩,变得沉稳而坚定。诚挚地感谢国科大,一路为我们遮风挡雨,保驾护航,总是予以温柔的呵护与照顾,予以难得的机遇与体验。温暖的人情与关怀,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条件,绝佳的资源与平台,让我们能够不断学习领悟,尽情历练成长,逐渐丰满羽翼,习得真知与过硬本领,而后大展身手有所成。
图4 斯坦福大学
图5 Google与特征配色的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