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谢平研究员推出第八部专著《进化理论之审读与重塑》

  • 生命是地质历史过程的产物,走过了30多亿年的演化(进化)征程。何谓生命,何谓物种,何谓进化,何谓变异,物种如何进化,物种为何进化?这些问题似乎易于感知或想象,却十分难以准确作答。

    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研究员的专著《进化理论之审读与重塑》,便是关于进化理论的梳理与重塑。该书已于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8章,35.8万字。该书封面图为水生所淡水生态学中心原主任梁彦龄研究员绘制。

    关于进化,可谓众说纷纭,但每一种学说都只映射了一个或少数侧面。《进化理论之审读与重塑》一书旨在构建一种多维的进化视角,对达尔文主义、拉马克主义、孟德尔遗传学、群体遗传学、表观遗传学、中性进化论、直生论、古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发育生物学以及哲学等进行了跨越范式的整合,并借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事物存在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提出了进化“四因说”。进化“四因说”认为,基因是遗传的质料,基因组储存了生命形成的原则(形式),个体在初生动因(太阳光能)和次生动因(遗传的、生理的、生态的)的联合驱动下,通过求生(一种次生的目的性),推动着种族的延绵与分化。

    此外,书后还有两个附件:“附I:揭开遗传密码子的起源之谜——ATP中心假说”,“附II:揭开细胞核和‘性’的起源之谜”。至此,和之前发表的两部专著《从生态学透视生命系统的设计、运作与演化——生态、遗传和进化通过生殖的融合》(科学出版社,2013)和《生命的起源—进化理论之扬弃与革新》(科学出版社,2014)一起,谢平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四大未解之谜——生命的起源、遗传密码子的起源、真核的起源和性的起源提出了自己全新的见解。

    责编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