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走进国科大,共筑科学梦

  •   2017年9月22日早9点,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与怀柔区委组织部、统战部,怀柔区教委联合主办的“走进国科大,共筑科学梦”主题科普活动在雁栖湖校区第一教学楼成功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学院执行院长郭田德、怀柔区组织部副部长梁守义、国科大统战部兼组织部副部长高海云、国科大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静,以及来自怀柔二中的一百余名中学生。活动由怀柔区统战部张明哲主任主持。郭田德老师为同学们作了《无处不在的运筹学》的专题报告,并在报告之后带领现场嘉宾和同学们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国科大印象

      早九点,活动准时开始,郭田德向现场嘉宾和怀柔二中师生们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及国科大的历史沿革和综合实力。中国科学院由院所、学部和教育机构组成“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下设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上海科技大学三所科研院校及分布全国的科研院所。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中国科学院大学自成立以来,秉承“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 的十六字办学方针,为社会培养了中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郭田德对同学们的未来表达了深切祝福,并鼓励在座的各位同学积极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携手共筑科学梦想。

     郭田德介绍中国科学院大学

    初识运筹

      郭田德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运筹学教育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二中师生带来一场高水准、高质量的主题报告。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幽默,与学生互动积极。从自身经历的打麦场吃几碗饭的小趣事讲起,向大家引出了运筹学的概念和起源。运筹学源自国外Operations Research ,被科学界前辈们引入国内后,化用《史记》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说法,正式译为“运筹学”。

      郭老师从中国古代一些运筹学的思想萌芽谈到现今的运筹学研究,由浅入深,从古至今,通过田忌赛马、邮差的故事等一些有趣的故事,阐述了运筹学的广泛应用领域。再通过哥尼斯堡七桥、丁渭挖街修皇宫等运筹学模型,说明如何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军事、经济、金融、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不仅突出了知识性、科学性,而且强调了趣味性和新颖性。当提及指纹识别技术,郭老师对于这个自己研究了二十余年的课题滔滔不绝。“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一样的,指纹和身份是一一对应的,”郭老师斩钉截铁:“指纹是‘证据之王’。”

      报告内容紧跟时代潮流,而又不失学术水准,不仅有助于学生开拓知识视野,更能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对运筹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学科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为同学们将来的学习提供了更加专业的指导。郭老师的精彩报告不时博得师生们的热烈掌声。怀柔二中的曹欣月同学表示:“报告开始之前,我觉得运筹学非常深奥,很难理解。但通过郭老师的讲解,发现运筹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无处不在的运筹学》主题报告

    科技传承

      随后,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志愿者带领下,怀柔二中师生一行人来到“两弹一星”纪念馆,参观了当年实验发射塔等旧址,并瞻仰了为“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生平简介。同学们实地观摩纪念馆内试验用液体小火箭、手摇式计算机及通信卫星使用的行波管等历史遗物。

    怀柔二中师生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二中的同学们在此次参观中备受鼓舞,为氢弹原子弹的试爆成功而自豪;为“东方红号”卫星精巧的设计而欣喜;为科学家们淡薄名利、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染。他们立志要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明确心中的目标与责任,今后要抓住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我,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而努力。

      本次活动使怀柔二中学生们享受到高水平的科学教育视听盛宴,近距离领略国科大专家学者风采。专家报告会的成功举行,进一步拉近了国科大与广大学子的距离,也使学生们更加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责编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