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士文研究员讲解《下一代IP网络协议IPv6》
6月20日,在雁栖湖校区教1-209教室,由研究员鲁士文主讲的暑期学校高级强化课程“下一代IP网络协议IPv6”正式开讲。鲁士文教授来自中科院计算所,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理论和计算机网络工程。
本次课程共20个课时,分5次讲授。课程从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及领域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同时对这一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重点介绍了IPv6技术的原理及其重要的应用。
在课程初始,鲁老师首先说明了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此后的课程内容的讲解中,鲁老师以其亲切幽默的授课方式,对课程主题层层深入,对IPv6网络协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以更方便学生们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程的第一天,鲁老师就以其广博的知识、儒雅的教学风格以及逻辑严谨的授课方式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鲁士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长期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计算机和网络研究。曾参加111、013、1025和757等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1986年~198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和蒙特利尔Concordia大学进修计算机网络理论和计算机网络工程。1989年~1993年,参加由世界银行贷款国家计委配套投资的中关村地区计算机网络工程的投标,设计、产品选型和工程实施,是中科院网络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1993年被聘任在国家高科技863-2-5专题组担任责任专家。1993年~1995年负责筹建中科院跟美国DEC公司合办的网络培训中心,担任教务主任,并主讲Decnet和TCP/IP网络课程。1994年,被中科院计算所评为研究员,同时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聘为教授。1996年起担任“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杂志编委。1997年~2001年被聘任在国家高科技863-2-4专题组担任咨询专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等方面的课题任务。长期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为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计算机网络学位课程。2006年12月,被ISO/IEC JTC1/SC6国内技术归口单位聘为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专家。2008年5月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集中教学突出贡献奖。
责编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