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国科大首届本科生说】学化学的我,无比感谢自己学了大量数学和物理课

  • 编者按

      2018年6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首届本科生培养工作新闻通气会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报告厅召开,通气会介绍了本科生培养理念、模式、特色,公布了首届本科毕业生去向。2014级本科生代表宁尚龙、刘钰在会上发言,介绍了自己在国科大四年的学习生活、所见所闻及成长收获。

      很荣幸作为国科大的首届毕业生,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

    2014级化学专业刘钰在新闻通气会上发言

      首先我要借这个机会,恭喜今天在场的同学们,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恭喜我们终于毕业了。四年走过来了。很难说,我们有多么特殊,因为每一个人在大学里都会经历心智成长。但,不可否认,在国科大这样一所年轻的大学里,我们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以我自己为例。我是北京考生,高中就读于北京十一学校,冲着小班制教学和数理通识课程选择了国科大的化学专业。小班制教学对老师的好处在于,老师对班上的学生更加了解,得到课堂反馈更及时;小班制教学对我最大的好处,在于我更有胆量上课、下课拦住老师问问题了。

    刘钰在玉泉路校区

      国科大的化学专业培养方针在我这一届是这样子的:第一二年,两门计算机课、三四门数学课、五六门物理课和若干人文、英语选修课;第二年下半年,开始加入化学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第三年必修课程较少,选修课程很自由。我们从玉泉路搬到雁栖湖,和一年级研究生一起上课的大有人在。此时,也是选修其他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最好时机。除了大三下去国外高校交流的学生和辅修、双学位学生,在第三年结束时,化学专业的同学已经满足了毕业学分的要求。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提前申请毕业,这是因为打一开始学校就预估出来,学生去其它校交流的半年时间。

      我申请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学习交流,并被这两所学校一先一后无情拒绝后,我终于拿到了一份offer,在大四上半年奔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交流。我在今年三月下旬回国,于北京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完成毕业设计,成功通过答辩。

      如大家所见,我现在离毕业只差一个典礼了。据我和本校化学系学弟妹的交流所得,化学专业课程设计在我这一届往后变得更加合理化了。我很眼热他们能排得开课表来学习《数学物理方法》这门课,这是我一直想做但没做成的事情。不过,我倒是忘了问他们是不是还会在大三下学期充分体验每周交三个实验报告的鸡飞狗跳的生活了。

    刘钰(正中)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与老师同学合影

      关于数理通识教育,大家知道,同样的学科,高中和大学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不一样的。最初接触大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课程,我有一些不适应。不适应的原因在于相对于高中的学习经历,大学的每门课程、每节课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理解与消化,而需要反复体会才能吃透的学科内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当然,只要调整好心理认知,硬着头皮坐在自习室里来回看书、看笔记,随后而来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

      我认为,数学、物理课程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偏微分方程这些非常基本的数理课程,为化学专业的一些高级知识内容打好了基础。比如我在芝加哥大学交流时,修习的两门化学课程——量子力学和非线性光谱学,就分别用到了线性代数和电磁学的知识。

    学习之余,刘钰(右一)还是游泳健将

      同时,通过对物理学科的广泛学习,化学专业的学生也会受益匪浅。到了大二、大三,我开始接触化学专业课。虽然化学具有自身逻辑,但是理解后还是要加以记忆。常识性的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了,让我望而生畏。迷茫的时候,我请教过自己的学业导师杨国强研究员,也请教过班里的“学神”,得到安慰后继续摸索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这个人属于慢热型选手,所以请教别人经验对我来讲是家常便饭。我发现和“学神”讨论问题,会让我快速掌握一些学习要点,对一些学业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我现在还记得有机化学课我学得有多艰难。作业题下来,看到见都没见过的化学反应,要我解释反应机理。分析出来是亲核反应还是亲电反应了还不够,质子化到底在哪一步,不同溶剂对反应有何影响这些都要想到。要弄明白这些,一些常识性pKa数值也要记忆,当然这个我是记不住的。经常是我花时间写了半页A4纸的反应机理,然后和作业搭档一一比对,得,差得有点远呐,然后两个人微信开始相互辩论了。

    刘钰(右二)积极参加了化学学院的合唱比赛

      一份有机化学作业,没个半天一天搞不定,这时候课堂上的同学们合作意识那真是空前绝后啊。大三我自主选择学习了额外的物理专业必修课。和物理系同学上课多了,我发现课下讨论真的是不分专业的。教授、助教虽然超级耐心、热心,但是同学毕竟就在身边,有些时候交流更加方便。并且,不同专业的朋友多了,询问他们往往会得到本专业以外的观点,对开拓思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大三我还真没闲着,自己还选了几门化学研究生课,也认识了几个研究生朋友。

      至于科研实践,我们本科生是每个寒暑假基本都要进实验室的。大一,我进化学所光谱组,玩了玩红外、紫外、圆二色光谱仪,读读文献,上手学了学激光共聚焦和全反射荧光显微镜,为分析化学课打了打基础。大二一年,进导师杨国强研究员的光化学课题组每周参加参加组会,读读文献,假期到另一个课题组看看水凝胶制作和仿生材料设计。大三进曹安民研究员课题组学学制作锂硫电池。当然,我的毕业设计也是在化学所,在聂宗秀研究员课题组做质谱分析。前一段时间,带我做实验的师兄还嘀咕,说,刘钰,在化学所你认识的老师和研究生怎么感觉比我还多啊,怎么哪里你都说得上话。我就嘿嘿笑。

    刘钰在化学所做实验

      大四上半年,得益于我校和其他大学的交换生项目,我奔赴芝加哥大学学习交流。在交流学习期间,我无比感谢自己当初选择学习了额外的物理专业课程。由于教授认可我本科前三年的化学教学课程,也因为物理专业课程帮我打好了相关基础,我被准许选择芝加哥大学的化学系研究生课。之前的实验室经历和课堂演讲经验,让我在形成观点和表述观点等方面得到充分锻炼,我在进入芝加哥大学的课题组中进行组会汇报时也就格外自信。今年的博士申请季结束后,我还参加了了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recruitment weekend。在和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国科大开设较多的数学物理通识课,以及不受限制选择其他专业课程的这两点设计,在化学专业课程设计方面绝对是超前的。

    刘钰在芝加哥大学访学期间给社区儿童进行科普

      最后,我想说,感谢我选择了国科大,也感谢国科大成就了我!

    责编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