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国科大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83周年歌咏比赛

  •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大中学生冲上街头,反抗侵略捍卫国土完整。他们呐喊怒吼,用一腔爱国热血唤醒了数万万中国人的救国意识。他们手无寸铁,却也是守卫国家疆土的战士。

      2018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在雁栖湖校区学生礼堂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83周年歌咏比赛,来自29个学院的同学们组成了25支参赛队伍,在国旗下,为中华民族高歌!

      同学们的努力不仅获得了观赛同学们的认可,还受到了专业评委老师的赞许。据悉,为进一步提高比赛的专业性和公平性,今年国科大首次邀请了多位来自音乐学院的专业人士担任大赛评委。恭贺获得佳绩的所有团队,也恭贺所有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所取得的成长!

     

      一等奖

    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迎风飘扬的旗》

    国际学院《我爱北京天安门》

    本科部《抗敌歌》《在太行山上》

    工程科学学院《十送红军》

     

    二等奖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九儿》

    中丹学院《保卫黄河》

    生命科学学院《黄河大合唱组曲》

    心理学系 人文学院《在灿烂的阳光下》

    现代农业科学学院《绒花》

    微电子学院 外语系《天路》

    化学科学学院《追寻》

    人工智能学院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长江之歌》

     

    三等奖

    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在灿烂阳光下》

    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希望的田野上》《毕业歌》

    光电学院《不忘初心》《我爱你中国》

    化学工程学院《不忘初心》

    物理科学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十六字令三首》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过雪山草地》

    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

    未来技术学院《堂堂正正一辈子》

    资源与环境学院《在灿烂阳光下》《走进新时代》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中国军魂》

    数学科学学院《请祖国检阅》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歌唱祖国》

    存济医学院《我的祖国》


    最佳伴奏:钢伴刘那与(黄荐摄)

    小军鼓:李阳阳、宋琼

    最佳指挥:崔丽丽(焦丹摄)

    博士合唱团《我爱你中国》《强国一代有我在》

     

      每年的12月,国科大集中教学的研究生们都会走上这舞台,唱响纪念先辈的歌声,唱响为荣誉而战的歌声。聚光灯下,岁岁更替的是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青春面庞,不变的是他们脸上属于国科大学子的自信与坚韧。今天,对于每一位直接参与或间接付出的师生,收获的不止有成绩,更有成长和感动。

    干货与新知

      来自外语系口译专业的曾雅婷第一次参加这种合唱比赛。在这次比赛中,外语系和微电子学院组成联队参赛,让她认识了很多朋友。她说,作为一个声乐零基础的“小白”,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声音质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被问到在排练中有没有想过放弃,曾雅婷摇头。“我是女中音部,虽然不需要唱特别高的音,但是中声部找音准也是一个难题。不过我既然选择参加合唱团,坚持下来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原则。”排练的时候,专业指导老师教授了很多发声技巧,让曾雅婷感到收获满满。

    曾雅婷同学在排练(黄祺霞摄)

      “在不断的排练中,大家磨合着声音,提高着音准,彩排效果越来越接近预期,这时候就特别有成就感,”曾雅婷说,“特别今天站到舞台中央,我觉得是我们状态最好的一次。”她说,“其实上场前大家都很紧张,怕自己的出错会连累集体,不过大家都互相打气,备场的时候互相提醒要微笑、不能抢拍、记得提裙子,在排队上场的时候,整个队伍都在小声地说加油,大家都特别可爱。”

      一个半月的排练和演出,也让曾雅婷对学校举行“一二·九”歌咏比赛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二九,让我们在纪念先辈的歌声中,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简单地说就是更要热爱祖国,要在奉献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比赛场上的曾雅婷同学(焦丹摄)

    无憾亦无愧

      张毅重,来自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简称天文学院),在本次歌咏比赛中,他担任天文学院的指挥。指挥是合唱的魂,决定着演唱的成败。刚接到指挥这个任务,张毅重表示压力很大。他虽然对交响乐的指挥并不陌生,但是要做合唱指挥,几乎等同于从零开始。所以接下这个任务之后,他开始上网找资料,还到国家图书馆找了合唱指挥的书。他还认真研究了参赛曲目,听了很多不同的版本,熟悉了歌曲的节奏,以及其中要表达出的感情。

    张毅重带大家一起彩排(焦丹摄)

      张毅重说,“指挥首先要理解曲子,然后再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大家。”他最初的时候熟悉歌曲就花了很大的功夫,重复地听,不停地揣摩。作为指挥,在每次排练开始之前,他都要重复多次熟悉谱子,总结上次排练的问题并思考这次怎么改进。指挥,不仅仅是要求精准把握歌曲节奏,还是一项“体力活儿”。“胳膊挺累的,不过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回宿舍之后我也要卡着节拍器练习,看自己指挥的节奏是不是准确稳定。”张毅重说。每次排练到最后大家会整体把歌完整地唱一遍并录像,他在回去以后会照着视频查找问题。

      排练过程并不容易,要讲解最基本的乐理知识,从音准和节奏出发,一句一句练,卡着音练习。有些同学也会被其他人带跑,“不断跟着伴奏卡音准特别重要”。张毅重说,同学们排练非常积极,雁栖湖的初冬夜晚已经很冷,大家还会坚持在晚上下课之后顶着寒风来排练。“老师们帮忙借教室,借有钢琴的排练室,从头到尾也没有给我们压力,每天晚上快十点了也在和我们一起练习。团体比赛带来得凝聚力其实很不可思议。”张毅重颇有感触地说。

    比赛中的张毅重(焦丹摄)

      比赛谢幕的那一刻,张毅重认为自己的表现无论完美与否,都已经画上了终止符。他做完了他可以做到的,便没有遗憾。

      “经过这一个月的排练,我们的合唱从最开始的嘈杂不一到最后上台后基本能够以还不错的完成度演唱这首歌,因为对歌曲的不断理解,演唱也有了感情的变化,音准和基本的节奏可以接受,”张毅重说,“不求至臻完美,亦是问心无愧。”

    不一样的成长

      王心逸,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合唱团的钢琴伴奏。作为全场为数不多的男生钢琴伴奏之一,坐在三角钢琴前的他帅气又有几分腼腆。

      钢琴九级的他谈起与合唱团的缘分,用了四个字“机缘巧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成就了他人生中第一次为合唱团伴奏。

      王心逸说,第一次伴奏会有点紧张,但经过一个多月与指挥以及合唱团员的磨合,他们已经可以配合得很好。从开始排练到比赛,每周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反复练习参赛曲目《在灿烂的阳光下》,无数次和指挥、团员们协调步调,只为了最终在舞台上呈现出最好的五分钟。这个看似辛苦的过程却没有让王心逸感到有负担,反而让他觉得“很充实、很快乐”。

      在今天的比赛中乐曲前半部分,王心逸出现了一个小失误,但他以最快速度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赛后他坦言,这是他第一次做钢伴,对自己表现不是很满意,但和大家一起排练的过程中收获到的友谊、快乐、经验、成长已经足够。“这次经历带给我的可能要比一次完美的演出收获得更多。这是我宝贵的经历,我非常珍惜。” 王心逸说,如果下次还有机会,他一定还会参加这种活动。

    王心逸同学在彩排(王璐摄)

    比赛中的王心逸(焦丹摄)

    汗水与青春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房旭平,不是合唱团员,也不是指挥、钢伴,他是学院合唱团排练的组织者。比赛结束后,他说“想先回去睡一觉”。作为一二九歌咏比赛学院合唱团的组织者,从一个半月前组建合唱团开始排练到今天比赛,过程有些艰难,但幸好都坚持下来了。起初,因为研究生课程时间分散,排练时不得不面对人到不齐的窘境。后来临近比赛,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作业考试越来越多,排练时间越来越长,但是到场的同学却是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为集体的荣誉而战,这可能是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房旭平说。

      说起想回去睡觉,他一笑,说“何止是缺觉”。从早上七点带同学们去开嗓,进行最后的彩排,到组织大家开始化妆,为队员发润喉糖,收大家上场前换下来的羽绒服,比赛时跟灯光师一起打追光,比赛结束去收租借的礼服,为大家合影拍照,到下午两点比赛结束,他没顾上吃一口东西。即使这样,房旭平却得意地说,“我对今天的灯光打得很满意,昨天朗诵的同学特意告诉我,一定要把光照到他为比赛特地买的新鞋子,我今天的光刚好打到他鞋子的外沿。”他调皮地笑道。

    房旭平同学在上场前对大家做最后的叮嘱

      房旭平说,“今天的同学们站在国旗下,现场灯光全亮,大家演唱到最高潮的那一刻,我莫名地感到激动。回想这一个半月,策划,对接,选拔,训练,签到,加练,每个瞬间历历在目,都充满着同学们的汗水与骄傲。名次已经不重要,青春的世界里只有奏鸣曲,青春的生命里就应该多一些合唱与歌声。 ”

    经历最重要

      计算机—网安学院党委书记刘卫强老师的加油打气,陪伴了计算机与控制学院(简称“计算机学院”)合唱团排练的整个过程。他说,“一二·九歌咏比赛不仅是学校大型的文艺纪念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它体现同学们的精神风貌和集体观念。”合唱团从筹备到演出,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们前后排练将近30次,为了更好的演出效果排练到晚上12点也是常事。大家就算再辛苦,也未曾有抱怨,仍旧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高涨的热情。“祝贺大家取得优异成绩,感谢各位参赛队员、学生会干部、指导老师辛勤的付出。你们精诚合作、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精神、强烈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火一样的热情深深地感和震撼着每位老师和同学的心。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续写辉煌篇章。”刘卫强的话回荡在计算机学子每个人的心间。

    刘卫强在赛前亲自为大家加油打气(徐光远摄)

      本次歌咏比赛,部分学院的青年老师也站在了合唱团的队伍中。计算机学院的刘嫒儒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与同学们一同排练,一同登台。比赛结束后,她激动地说:“一个多月一起奋斗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很开心能与同学们并肩作战,很多观众都说被我们的《九儿》感动了,今天大家发挥的很好,感情充沛,九儿完美谢幕!”

      每次歌咏比赛,都有这样一群老师在和同学一起经历,一起付出,一起成长。计算机学院学生主管张少真老师说,“一个多月的排练有风有雨有青春,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段全身投入认真排练的日子,在以后依旧焕发绚丽的光彩。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们,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她动情地说。

    张少真在彩排的时候给大家加油(肖佳伟摄)

    一群万能的理科生

      每年歌咏比赛,各个学院都会聘请指导老师对合唱团进行专业的声乐指导。这种指导不仅是在备战比赛,也希望让理工科的学生们能在有限的时间中,真正接受到专业的发声训练和视唱指导。这种指导,能使同学们更好地体会词曲的情感和内涵,用近乎专业的歌声唱出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今年,是刘歆迪担任化学科学学院的合唱指导老师的第五年。比赛结束后,他在朋友圈里写下“声声鸣唱聚雁栖,闪闪红星传世奇,秋去冬来故游此,何须叹息走筵席。”没错,正如大家调侃的“铁打的刘老师,流水的合唱团”,从2014年到2018年,从玉泉路校区学生礼堂到雁栖湖校区学生礼堂,从参与选曲到分声部DEMO录制再到每个声部、指挥、钢伴的细节纠偏指导,他和五届化学院的合唱团团员成为了朋友,也先后指导过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合唱团。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同学们若干次持续到凌晨的排练,记录着无数个周末往返于城区和怀柔的风雪足迹,也记录着每年比赛当日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和感动自豪。刘歆迪说,“一次到来,一次感叹。很高兴每年都能认识一群万能的理科生,他们创造了奇迹!光荣、梦想、爱国、奋斗、坚持不懈,当我看到每一个院系团队站在舞台上放声歌唱的的时候,我对大家由衷敬佩!”他说,“每年和大家一起成长,我也是幸运和幸福的!”

    刘歆迪指导学生排练(憨振宇摄)

    不忘一二·

      凡秀,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她,坐在今天比赛的观众席上,被比赛现场热烈的气氛、同学们深情的演唱深深打动。她说,“感觉无时无刻不在被激情和温暖包围,我被舞台上最用心最动情的歌声所感动,也被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和信仰所感动;被舞台下老师将自己的一瓶水递给学生所温暖,被为了比赛忙前忙后的老师和同学们所温暖。‘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这首出场最多的歌曲前奏每次想起都会让我的眼眶湿润,怎能忘记?不能忘记!前辈们的精神永远是光芒,是力量,是希望,我们也会永远保护祖国,像前辈们那样。 ”这歌咏比赛是在将一二·九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在场师生。

      同在现场观赛的资源与环境学院的路荣荣也说,“看完比赛感觉热血澎湃,每个学院的节目都非常精彩,合唱中还穿插了各种形式的表演,朗诵、舞蹈、舞台剧把歌曲演绎地更加有力,能感觉到每支参赛队伍都很用心,也能想象到同学们在参赛之前付出了很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歌声带我们回到曾经的峥嵘岁月,忆起往昔艰苦的奋斗历程。今天,我们用歌声向先辈们表达我们的敬意,也在用歌声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今天的我们处在历史最好的时代,也站在离科学最近的地方,自当牢记使命,不断前行。

     

    责编 :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