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相声艺术家姜昆做客国科大明德讲堂

  •   3月15日下午,著名相声艺术家姜昆做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与同学们分享其70载人生中“笑面人生——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跟你有多亲”的行走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与科学其实是相通的。”国科大人文学院教授汪前进在开场白中介绍了讲座主旨,“姜先生相声艺术最大特点是贴近生活、深入民众、紧跟时代脉搏;而国际科学界近年也提倡做有温度的科学研究,也就是说要为大众谋福祉,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著名相声艺术家姜昆分享故事


    汪前进教授主持开场

     

    集体记忆

      姜昆走上讲台时,虽然还一语未发,但现场已响起满满一堂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也许就是相声艺术家独有的感染力,“带去欢笑”是他与观众之间的多年不变的默契。

      人民是艺术来源,也是创作归属。近二十几年来,姜昆将自己百分之七十的精力,投入到各类公益活动中,走遍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路带去欢笑,也一路收获灵感。

      “我长年坚持下基层,参与各类公益演出,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体味人民幸福感逐步提升的精神面貌。”说着,他便开始惟妙惟肖地模仿一次演出时遇到的107岁老太太精神矍铄的神态。一瞬间,在场师生仿佛被拉到了春晚舞台,与记忆中姜昆塑造的诙谐人物重叠在一起,让时光都退避三舍。

      1983年,首届春晚,姜昆成为春节晚会编导组成员和主持人。自此,姜昆与春晚结下了不解之缘,往后的二十几年,《虎口遐想》《着急》《捕风捉影》《我有点晕》……姜昆在国人的欢笑记忆中,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记。

      姜昆相声中所表现的众多主题和人物,紧贴着时代和人民,逗人发乐,也惹人同情。莫言在应邀为其新书《姜昆自述》撰写的推荐语中谈到:“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一定能有推动社会改革进步的直接作用,但《如此照相》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当时,在这部作品里,我们不但看到了被扭曲的他们,也看到了被扭曲的自己,而看到被扭曲的自己比看到被扭曲的他人更重要。”

    “青春给了你,命运你拿去”

      “上山下乡时,我去了北大荒,在那里经历过零下四十几度的严寒。冬天,我们用锄头一下一下地啃开冻得像铁一样的地面,刨土修筑堤坝。其他时间,则忙着耕地、播种、收获。”粗粝曲折的青春经历难掩对黑土地的感恩,姜昆感恩那些多舛经历赐予自己的丰满羽翼:“几十年来,我创作了上百段相声,其中大多取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亲耳所闻。为了创作,我做了几十年的倾听者,而今天,我将作为一个与表演者有点不一样的诉说者,将艺术背后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在北大荒,姜昆学会了说相声,成了兵团里的文艺骨干。为了培养年轻相声演员,时任中央广播说唱团的马季先生同侯宝林前辈一起,亲自到建设兵团接姜昆回北京。

      合影时,侯宝林指定姜昆坐在本该领导与前辈就坐的中心位置:“让你坐在这里,是希望你不要忘记这片培育你的土地和人民。” 姜昆眼眶憋着泪,在一个“不该坐”的位置,留下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张照片”,深切体会到老艺术家对后辈的用心良苦。


    姜昆(二排左四)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张照片

      从此,他在马季先生的带领下,深入学习相声艺术,“开始行走在我的艺术人生道路上”,并“沿着艺术的传承之路,完成社会、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人民给了我许多荣誉,让我成了全国人民都认识的那个姜昆,而我也要以自己的行动,回报养育我的人民。”克服困难去往江苏开山岛,为只有时代楷模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两个人的演出倾心表演;在火车餐车上,为列车工作人员即兴演出;在煤矿工地,换上工人的衣服用欢笑拂去工作的疲惫;在中吉边境的柯尔克孜高原组织大型公益演出……那些承诺不曾食言,时光见证下姜昆践行着侯宝林前辈的叮咛:“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艺术如此,科学也是这样。以往,我总觉得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就够了,今天听了姜昆老师的分享,更加意识到了传承的力量。我们应该把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继承下来,在我们的科研道路上跟随前辈步履,大胆创新,把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变成现实。”国科大2020级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生张会感慨道。



    欢笑背后的泪水

      讲座伊始,姜昆便强调了自己的初心:“一个艺术家,首先应该练本事,以自己的作品为立身之本。除了本事以外,最重要的是靠人民、靠人品。”小我和大我的取舍里,藏着初心,藏着泪水,藏着艺术家的执著。

      马季先生曾对姜昆说:“你是相声演员,舞台就是你的战场,什么时候人民不给你掌声,不欢迎你了,你的艺术生命到头了。”姜昆深感,“作为公众人物,演员不只属于自己,更是人民的。”

      母亲过世的第二天,姜昆在河南有一场演出活动。“南水北调工程现场的工人中,已有不少人知道姜昆要来,十分期待。”两难之时,想到自己对工人们的承诺,姜昆最终找到弟弟妹妹们,让大家守好母亲的灵堂,自己先去演出,等演出结束之后,立马回来给母亲送终。“我想,我的母亲一定会赞同我的决定,因为她知道,我不仅是母亲的孩子,我还是人民的姜昆,我兑现了我对人民的承诺。她会对我说:‘去吧,姜昆,我支持你!’这是我的妈妈和祖国妈妈共同的要求,我做了。”

      讲述故事的最后,姜昆给大家念了一首写给母亲的诗,言语平实,却无一字不触动人心中的柔软。

      因而现场笑声总是一阵一阵的,被逗乐时同学们大笑。而听到那些触动内心的故事,现场的寂静也仿佛重如千钧。欢笑背后藏着泪水,悲喜交集,才是艺术生命的重量。


      互动阶段,同学们提出了脱口秀与相声的关系、相声是时代的产物还是永恒的艺术形式、如何看待春晚现象等问题,姜昆一一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渐渐从相声舞台淡退的姜昆,近来开始研究笑声的“历史”。这是一种深植民族文化应对苦难和挑战的奇妙“武器”,“语言不灭,相声不灭”,在历史梳理中,姜昆感慨初心坚守的关键。

      “姜昆老师的话语提醒我,科研人员要有定力,耐得住寂寞,还应‘急国家之所急,研人民之所需’,使科研探索‘能够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国科大2020级科技考古专业硕士生毕研琦收获启发。

      “面对新技术新审美的冲击,我也一直在关注和探索的路上。”自言“年过古稀”的姜昆眼睛里闪烁着年轻人的光芒。




    姜昆向国科大图书馆赠送著述、画集和传记等书籍


    责编 :脱畅